《科学》:悲伤的电影让更愿意相互亲近,甚至还能止痛
看过《泰坦尼克号》的人,可能都震撼过、难受过、流泪过。甚至于,很多人看过很多遍,它曾是电影历史上最卖座的伤情电影。其实很多感人电影都被二刷或者多刷过,譬如《雏菊》、《天使之城》、《遗愿清单》、《七号房的礼物》……
为什么人们倾向于一遍又一遍地观看这类电影呢?最新一篇研究揭示,它们能够增强我们对身体疼痛的忍耐力,提升我们与人交流的欲望,这有助于巩固我们的社交关系。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Royal Society Open Science》期刊。
那些共鸣,牵扯一种大脑激素
英国牛津大学进化心理学家Robin Dunbar曾疑惑:为什么我们会耗费时间和金钱沉迷于让我们哭泣的电影或者小说中呢?
他所在的团队曾对跳舞、大笑、唱歌对大脑的影响做过研究。结果发现,这些活动、过程会促进大脑释放一种给予我们良好感觉的化合物——内啡肽(endorphins)。这一类似于吗啡作用的肽类物质,具有镇痛、促进身心愉悦等功能,因此它能够提高机体对疼痛的忍受力、让人乐意与别人相处 。
所以他们推测,观看一场悲剧(电影/话剧等),大脑响应的可能是同一套机制。
悲伤的电影,增强我们的耐痛力和社交欲望
为了验证假设,Dunbar团队招募了169位受试对象,让大家观看《斯图尔特:倒带人生》(Stuart: A Life Backwards),一部讲述主人公斯图尔特充满凄凉、争议和伤感人生的电影:斯图尔特是一个集无业游民、瘾君子、抢劫犯、精神病等多重身份于一体的人物,童年曾遭遇性虐待,成长过程因酒精、毒品、疾病而潦倒不堪。他的故事被认为是一部类似于莎士比亚笔下的纯粹悲剧,让人不禁潸然泪下。
作为对照,他们还选取了68个人,让他们观看两遍相对严肃而庄重的纪录片:一部是《生命博物馆》(The Museum of Life),讲述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幕后的秘密故事;另一部是探索爱尔兰地质学和考古学的片子。
两组成员在观看之前和之后,都会接受两项测试:第一种是测试他们与其他观众的交流程度;第二种是让受试对象进行“罗马椅”(Roman chair)测试,以评估他们对疼痛的敏感性,具体步骤是:参与者需要背靠墙壁、膝盖弯曲至大腿小腿垂直,整个身体维持在一种类似于坐椅子的姿势中,直至腿部肌肉酸痛到无法坚持。
研究人员推测,内啡肽表达越高,参与者维持这一姿势的时间应该越长。结果确实如此:相比于观看纪录片的人,观看电影的人维持罗马椅姿势的时间比观看之前维持的时间延长了约18%。数据还显示,相比于乏味的BBC节目,观看电影会增强群体意识。
考虑到罗马椅疼痛敏感测试并没有直接检测大脑中释放的内啡肽浓度,研究人员表强调,社交意识的增加还可能与其他原因有关。
这一最新发现有望用于解释“人们看完电影后因为共鸣而更愿意与人交流”的原因。
当然,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对《斯图尔特:倒带人生》产生悲悯心。事实上,约1/3的人观看这一电影后并没有增加他们的社交欲望,也不会影响他们对疼痛的忍耐力。考虑到每个人的经历、喜好、品味不同,所以这种差异很正常。
循证来源:生物探索,Science关注:悲伤的电影让我们更想与人亲近,或许还止痛,2016-9-22
热门文章
版权声明:本平台所有注明“原创”的作品,版权归“医牛”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和个人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等任何使用,未经授权使用将承担相应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 医牛健康资讯网”。本平台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图片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