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宫”30天 航天员将如何生活?

新京报、凤凰健康、医牛健康资讯网综合整理 2016-10-20 航天 (2393)

昨日6时32分,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自动交会对接成功后,航天员景海鹏、陈冬先后进入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他们将在这里工作和生活30天,这也将成为我国迄今载人飞行时间最长的一次。在“入宫”的30天里,他们将如何生活?又要做哪些“高大上”的太空实验?

企鹅服可防肌肉松弛

航天员在天宫的服装分为舱内工作服、舱内鞋、运动服、休闲服、企鹅服、内衣等。舱内工作服与舱内用鞋的搭配,主要是为航天员在舱内正常温度时进行空间科学实验和操作生活所设计。休闲服的设计是为了航天员在轨驻留期间日常穿着。

企鹅服的设计充满了科技感,里面有很多弹性带,穿上后可通过弹性的作用,使肌肉得到紧张,避免失重引起的肌肉松弛骨质丢失。内衣是穿在最内层,可以4天换一套,具有一定的保暖性、卫生性和舒适性。

航天食品5天内不重样

这次飞行食谱周期为5天,即航天食品5天内不重样,品种和种类比原来更丰富,根据航天员个人的口味准备了主食、副食、即食、饮品、调味品和功能食品等六大类近百种,包括土豆烧牛肉、油焖笋、米饭、牛肉米粉、太空冰淇淋等。专用的食品加热器可确保航天员在太空中能够吃到热食。饮用水也是经过特殊方式消毒,能够长期保质。

温度控制在19℃到23℃

“天宫二号”为航天员设置了舒适的环境,温度控制在19℃到23℃,湿度为50%左右。氧气浓度与地面一致。航天员的睡袋兜里有眼罩、耳罩,有遮光和防止舱内噪音的功能。睡袋上有8个钩子,数个束缚带,可以固定在舱内,防止在失重环境中漂移。清洁卫生方面同样有所改善,航天员可以使用含水量更多的湿巾进行自我清洁,集便袋内气压低于舱内,可防止气味扩散。

舱内活动更“脚踏实地

长期驻留国际空间站的航天员,他们的脚底光滑,脚背却磨出茧子,这是因为他们要经常勾着脚限制器进行舱内活动。相比天宫一号,新“家”增加了软扶手,地面也换成了硬质地板,这样既方便航天员舱内活动,也有了一种脚踏实地的感觉。

加大航天员心理支持力度

飞行期间将综合利用医疗问询、基本生理指标检查、尿常规检测,以及心肺功能检查等手段,定期对航天员实施健康状态评估;加强舱内微生物控制,配置预防治疗药品和有关医疗器械,确保飞行期间航天员的健康。此外,首次建立起天地远程医疗支持系统,通过天地协同会诊,来解决航天员的在轨“看病”问题。

针对在轨飞行时间长的特点,加大飞行期间对航天员的心理支持力度。航天医学专家研制了骨丢失对抗仪,每天穿戴20分钟,帮助航天员有效抑制骨丢失。

1 入驻天宫能做什么?

2 天宫内部有何看点?

3 将做哪些太空实验?

工作周期:6+1

飞行期间航天员将实行每周6天、每天8小时的工作制,以及天地同步作息制度。每晚8点后到10点之前是航天员的机动时间,他们可以做自由娱乐和个人整理。每周有一天可休整。

太空跑步

航天员可以通过骑自行车、太空跑台跑步、拉力器等方式进行在轨锻炼。太空跑步机上有一根特殊的橡皮带,航天员站在跑步机上,把橡皮带像背书包一样背在肩上,有弹性的带子会将人勒住,人就不会飘起来,腿部也会感到力量

电脑娱乐

为航天员配备了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航天员不仅可以进行工作,还可以进行娱乐

看电视

航天员在太空可以看电视新闻和比赛

与家人视频通话

航天员与家人的通话有专用通道,在地面飞控中心的单独房间,家人在那里能双向视频通话

看书听音乐

休闲时可以阅读电子书或期刊、摄影摄像、听音乐等

腰部扎带:

扎带两头设固定环,解放四肢

无线头戴:

实现天地无线通话

扶手:

材质加硬,方便舱内借力活动

多功能平台:

可吃饭、看书、工作

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

满足30天保障需求

蓝牙音响:

可娱乐,亦可应急

功能分区:

分为睡眠区和工作区

灯光:

米黄色调,亮度可调,配有床前灯

地面:

白色灰点地板取代地毯,加强地面受力

维修

自动化设备辅助人力完成在轨维修

综合精密定轨

提供高精度的航天器轨道状态与时间信息,定轨精度有望达到厘米级

多角度宽波段成像光谱仪

探测卷云、气溶胶、云顶高度等环境因素

多波段紫外临边成像光谱仪

获取全球整层大气密度、臭氧分布等数据

空间冷原子钟实验

能将航天器自主守时精度提高两个数量级

量子密钥分配实验

使用量子通信方式,可从根本上解决信息安全问题

综合材料实验

选用多种新型结构与类型的材料样品进行研究,如新型纳米复合光学材料等

三维成像微波高度计

获得宽刈幅范围内的海平面高度测量

空间环境探测

实时监测天宫二号轨道上的辐射环境和大气环境

伽玛暴偏振探测仪

开展在轨观测天体伽玛暴爆发、瞬变现象并进行偏振测量

液桥热毛细对流实验

突破并掌握微重力环境下的液桥建桥、液面保持和失稳重建等空间实验关键技术

高等植物培养实验

通过拟南芥和水稻的培养实验,探索在太空环境中如何控制植物开花结种的技术与方法

伴随卫星飞行试验

验证小卫星在轨释放、驻留伴随飞行等技术

太空养蚕

组合体飞行期间将开展多项科普项目,包括香港中学生太空科技设计大赛的3个获奖项目,即太空养蚕、“双摆实验”以及“水膜反应”。通过完成这些实验,帮助中小学生认识了解微重力环境中事物的状态变化

 循证来源凤凰健康,“入宫”30天 航天员将如何生活?2016年10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