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过度诊断的食物过敏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越来越多的人会提到自己的食物过敏史。有人将酒精过敏挂嘴边,有人对海鲜过敏,还有人对芒果、牛奶、花生等食物过敏。对于一些严重食物过敏的人来说,多吃一点这些食物就可能危及生命。
但是,近年的研究表明,食物过敏已经被过度诊断和过度报告了!许多人其实不必要地避免了这些食物。
一些专家认为,由于环境,遗传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食物过敏率的上升是正常的,但是有些专家认为,食物过敏本身的流行率并没有增加,由于不准确的检测方法和对食物过敏存在误解导致了过度诊断和过度报告食物过敏症。
下面,我们来看看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食物过敏vs食物不耐受
首先,我们要先区分食物过敏和食物不耐受度这两种情况。
食物过敏是一种免疫系统对某些食物中的成分过度反应,导致轻度到重度的咳嗽,呼吸急促,瘙痒,呕吐,胃痉挛,舌头肿胀和眩晕等反应的病症。少数情况下,食物过敏带来的过敏反应可能会危及生命。
根据美国过敏、哮喘与免疫学年鉴(Annals of Allergy, Asthma and Immunology)的数据显示,约90%的食物过敏是由下面8种食物导致的:鸡蛋,牛奶,花生,坚果,鱼,贝类,小麦和大豆。
然而,食物不耐受虽然可能引发与食物过敏相似的症状,但并不那么严重。食物不耐受是胃肠道反应,与免疫系统反应不同,会引起诸如腹胀,腹痛和腹泻等。这些症状不会在吃下食物的一瞬间显现,而是过了一段时间后出现,食物不耐受可能与摄入的食物量有关,并不会立即危及生命。
如何诊断食物过敏?
目前,大多数声称自己对啥啥啥过敏的都是根据经验而来的,并非通过诊断。而我们所熟知的诊断过敏的方法就是皮肤测试。
一般为了进行食物过敏诊断,医生通常首先询问患者的过敏症状史,然后进行皮肤刺痛试验和/或血液检查。
皮肤刺痛试验是使用小针头或塑料探头将少量疑似食物过敏原放在前臂或背部,并监测反应。
此外还有血液检测,对食物过敏患者的血液进行检测来测量对某些食物的免疫球蛋白E(IgE)抗体的水平。对于某些特定食物显示出高IgE水平表示对此过敏。
然而,最近的一项研究显示,基于皮肤刺痛试验诊断出对坚果过敏的患者食用坚果后没有任何反应。
美国过敏、哮喘与免疫学年鉴的成员Jonathan Bernstein博士认为,皮肤测试只在60%的时间里是可靠的。并且,食品的皮肤刺痛试验一直与非常高的阴性预测值相关,阳性预测值差。
许多专家对皮肤刺痛和血液检测的不准确表示担忧,指出这些测试对食物过敏过度诊断会引起个人不必要地避免某些食物。
到底怎么确定你是否过敏?
现在的皮肤刺痛测试和血液检测过敏都缺乏准确性,那么如何才能确定是否食物过敏呢?
Dr. Jonathan Bernstein认为口服食品挑战应是在食物过敏的诊断更广泛地使用。口服食品挑战被认定为食物过敏诊断的“黄金标准”,口服食品挑战涉及患者在医疗监督下以不同剂量摄入疑似过敏的食物。如果食物触发反应,可以确认过敏。
目前,口腔食品的挑战通常只有在皮肤刺痛和血液测试不确定的情况下才能进行。由于担心患者会患有严重的过敏反应,许多医生和过敏者避免使用口服食品挑战进行食物过敏测试。
然而,事实上,由有经验和通过认证的医生执行口腔食品挑战是非常安全的。为了避免食物过敏的过度诊断,公众应该考虑减少皮肤刺痛和血液检测,更多地利用口头食品挑战。
你的食物过敏是自己认为的?那你可能错了
如果您被诊断对该食物过敏,避免食用特定食物是完全有道理的,但研究表明,我们许多人只是“假设”我们有食物过敏。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的一份2015年报告发现,2001年至2010年期间,美国成年人声称自己食物过敏的数量显着增加,从9.1%升到了13%,而他们根本没有经过医学诊断。
当时FDA报告的作者表示,从饮食中避免来这些健康的食物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
此外,那些具有食物过敏家族史的人本来可能自身过敏风险较高,但在避免摄入可能诱发过敏的食物之前进行医学诊断是很重要的。
由于限制食物和食物选择(那些可能导致过敏的食物可都是非常健康的食材)会对生活质量和整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因此需要更多的知识普及,并且鼓励成年人进行适当的食物过敏诊断,改变潜在的不良健康趋势。
嘿,你真的食物过敏吗?
医牛点睛:当有人告诉你TA酒精过敏时,请不要拿出这文章来劝别人喝酒哦。
来源:Characteristics of tree nut challenges in tree nut allergic and tree nut sensitized individuals, May 2017, Annals of Allergy, Asthma and Immunology; Prevalence of self-reported food allergy in U.S. adults: 2001, 2006, and 2010, November-December, 2015, Allergy and Asthma Proceedings
版权声明:本平台所有注明“原创”的作品,版权归“医牛”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和个人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等任何使用,未经授权使用将承担相应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 医牛健康资讯网”。本平台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图片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