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御新冠,从个体免疫到群体免疫

专家园地 > 汪明明 2021-09-27 (5435)

    山东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济南传染病医院)主任医师  汪明明

  

    疫苗接种是预防传染病的最有效措施,对新冠肺炎也是如此。从2019年12月开始,一直延续了一年多的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肆虐,严重地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在与新冠肺炎疫情的艰苦斗争中,包括我国在内的各国医学界科研人员殚精竭虑,以最快的速度在很短的时间内便成功地研制出了多款新冠疫苗,为抵御新冠疫情提供了坚实保障。正确认识新冠疫苗的作用,积极参与疫苗接种,从个体免疫到群体免疫,这是为彻底消灭新冠疫情、抵御人类共同的灾难,我们必须要走的路。

  •     一、疫苗作用原理

    疫苗接种预防传染病的原理是基于人体的免疫反应。疫苗作为一种外来抗原可刺激人体免疫系统的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产生免疫反应。B淋巴细胞的功能是产生保护性抗体,这种保护性抗体可与病原体进行特异性结合,从而消灭病原体。T淋巴细胞具有记忆功能,当发现相同的抗原再次出现时,可刺激B淋巴细胞继续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使抗体维持于一定水平,对人体产生保护作用。

    新冠疫苗是通过一系列复杂的工艺程序研制而成,我国采取的是传统工艺,疫苗的主要成分是病原体的某些结构成分,属于灭活疫苗。美国辉瑞( Pfizer)公司和莫德纳(Moderna)公司研发的新冠病毒mRNA疫苗,其制备过程与传统工艺完全不同。新冠病毒mRNA疫苗是将新冠病毒的mRNA片段注入人体,诱导人体自身产生新冠病毒的S蛋白(刺突蛋白),并针对这种S蛋白产生特异性抗体来完成免疫过程。

  •     二、个体免疫

    接种新冠疫苗可以保护人体免于新冠病毒的侵袭。我国研发的新冠灭活疫苗(vero)全程接种两剂,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接种一剂。临床研究表明,接种新冠灭活疫苗(vero)第一剂后7天普遍开始产生抗体,14~28天抗体阳性率约60%~90%;接种第二剂28天后抗体阳性率均达90%以上。根据对已知疫苗的认识,认为抗体至少能持续半年以上,并对人体产生有效的保护作用。

    但接种疫苗后每个人产生抗体的水平会有不同,免疫效果会有差异,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最重要的是与人体的免疫状态有关。免疫功能低下者,接种疫苗的免疫效果差,免疫功能健全者接种疫苗的效果好。造成免疫功能低下的原因有多种,包括先天性免疫功能缺陷(先天性丙种球蛋白缺乏症)或后天性免疫功能障碍(如HIV感染)、因疾病的原因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年老并有糖尿病、肾病或慢阻肺等基础疾病等。

    一些人接种新冠疫苗后仍可能发生感染,但不能因此而否定疫苗的作用。对疫苗作用的认识应全面而客观。新冠疫苗对人体的保护作用,应从三个层面去认识,即:新冠疫苗除了可以降低感染率,还可以降低感染者的重症率和病死率。阿联酋阿布扎比公共卫生中心的研究就显示,在接种我国国药研制的第二剂新冠疫苗后,接种者新冠肺炎感染率显著降低。即使在接种后发生感染,新冠疫苗减少接种者住院的有效率约为93%,减少其对重症监护室需求的有效率为95%。研究还表明,在阿布扎比所有接种必需疫苗剂量的人未出现与新冠相关的死亡。现有资料表明,我国各款新冠疫苗对预防死亡的保护率均接近100%。

    三、群体免疫

    群体免疫是终止疫情的重要基础。所谓群体免疫是指,在一个群体中大多数人对某种传染病产生了特异性免疫,其意义在于能对无特异性免疫的人(易感者)能起到免疫屏障的保护作用,从而有效地终止传染病的传播和流行

    群体免疫的构建有两种方式,一是自然感染,二是疫苗接种。通过自然感染构建群体免疫是以个人的健康、甚至是生命为代价的,是不人道的,有悖医学伦理,对于一些病情不严重、致死性不高的传染病尚可接受,但像新冠肺炎这种重症率和病死率都较高的传染病来说是不能接受的。通过疫苗接种构建群体免疫是医学科技的进步,其以比较小的代价来换取人们的健康,从而终止传染病的传播和流行。

    从理论上来说,群体免疫所要求的水平(Y)可根据公式“Y=(1-1/R0)×100%”来计算,其中R0为一个感染者可以传播的平均人数。新冠病毒的R0为3,考虑到新冠疫苗的有效率不是百分之百,因而认为,至少要有80%以上的接种率,才能达到群体免疫的要求,对新冠病毒起到免疫屏障的阻隔作用。

 

    据官方媒体报道,截至到2021年9月26日为止,我国已完成超过22亿剂次的新冠疫苗接种,但我国人口基数庞大,要达到80%以上的接种率还需要继续努力。随着我国各地对18岁以上人群新冠疫苗接种的广泛开展和逐步完成,以及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获得,目前已逐渐过度到对18岁以下未成年人进行该疫苗接种。其接种要求与成人类似。原则仍是知情、自愿、免费,接种时需有亲属(或合法监护人)陪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条件者应积极接种。

参考文献

[1] 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第一版).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2021,(2):91-9

[2]曹雪涛主编.医学免疫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第7版

[3] 葛华蒋丽勇刘术,等. COVID-19mRNA疫苗关键技术与产品进展分析, 军事医学, 2020;44(5):349-353.

[4] Anne R , Constanze R. Age-related framing effects: Why vaccination against COVID-19 should be promoted differently in younger and older adults. J Exp Psychol Appl. 2021 Jul 22. doi: 10.1037/xap0000378. Online ahead of print.

[5]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87107954088198258&wfr=spider&for=pc

[6] https://www.guancha.cn/internation/2021_04_19_588027.shtml

[7] https://www.guancha.cn/politics/2021_07_23_59980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