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卡套现的“三大病根”

中国医疗保险、中国产经新闻、医牛健康资讯网综合整理 2017-06-01 套现|社保 (4796)

       其实,对于持卡人来说,将社保卡中医保账户的钱兑换成药品销售,由此完成套现程序。这看似得了便宜的事情实际上却是“贪小失大”。

       不难发现,用医保卡套现的做法,在某些地方已是众人皆知的“秘密”。不少人认为医保卡里面的钱花不完,太浪费。很多不法分子便从中发现“新商机”,对医保卡打起了“歪主意”。

       近日,据媒体报道,在深圳市多家公立三甲医院里,有不法分子“勾结”医生伪造病历,从事社保卡套现活动获取钱财。媒体经过多日的暗访调查发现,不法分子分工明确,先有通过散发张贴小广告拉“客户”的,然后还有人带着到医保定点医院通过正常的程序挂号,在门诊医生处拿到处方单据,拿到药品后,由专人迅速分销出去,从中赚取差价。

       其实,对于持卡人来说,将社保卡中医保账户的钱兑换成药品销售,由此完成套现程序。这看似得了便宜的事情实际上却是“贪小失大”。社保局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对于老百姓来说,这种行为既违法又吃亏。


需求旺盛


       医保作为一种社会保险制度,初衷在于缓解老百姓“看不起病”,却在执行过程中遭遇了“钻空子”,甚至套现需求旺盛。

       据了解,医保账户上的钱,是由参保人员自己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用和单位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用中划入部分组成,其中主要系自己缴纳,永远属于个人,不会作废,可以继承、转走,还能获得银行一年期活期存款利率的利息收入。卡里的金额,有相当一部分是国家统一支付的。医保卡在保障参保者正常购药、就医开销外,累积的剩余资金形成长久保障,用于住院治疗时抵销个人承担部分,缓解就医压力。而一旦拿去套现,就意味着把自己辛苦积攒的以备将来看病的钱白白打折送人。

       而且,在不法分子的实际操作中,社保卡套现的比例为50 %,也就是说,不法分子若带人从社保卡中消费1000元,便只需给持卡人现金500元,相当于用500元买了1000元的药。如此亏本的买卖,为何还有那么多人趋之若鹜?

       某跨国制药企业医学顾问王先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首先,以虚开药品实施医保套现的这一模式由来已久,并非新兴事物。对于这种类型的医保套现,绝大多数参与的患者都是抱着“我自己账户的钱不提出来就亏了”这种心态去操作的,特别是当下异地医保对接较为繁琐、医保用途相对狭窄的前提下,很多人都会做出这种看似“理性”的选择。

       据相关报道,进行医保套现的大多是将要离开深圳的人,卡里的钱取不出来,虽然可以转移,但很多地方都不接受里面的余额,手续还很麻烦,所以很多人都想在离开之前把钱取出来。另外还有人医保卡里资金结余太多,但用途有限,只能闲置,而手头又不宽裕,急需用钱,所以便有了将医保金套现的冲动。

       “医疗保障基金设立的初衷是以互助共济的名义帮助重大疾病患者和条件差,自费治疗能力不足的患者实现医疗救助,医保套现旺盛的根本原因是我国国民生活水平提高,注重健康,重大疾病的发生率有所下降。”中研普华研究员邹志丹认为,这么多人去套现主要在于医保资金实际使用率较低,促使对套现需求的提高。


审核机制存漏洞


       记者发现,不仅是深圳,在其他地方医保卡套现的情况也很多,所谓有需求就有市场,医保套利生意链得以构建的背后反映了不少的问题。

       邹志丹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直言,这反映了利益链牵涉的主体医生和中介,缺乏职业道德,不法分子和套现者触犯法律。也反映了医保制度仍然存些弊端,需要进一步完善。

       “医保卡套现首先说明了违法犯罪分子的手法花样翻新。以前是有过医院内部人员骗取医保的案例的,实际上没有产生药品流通,最终是按照诈骗罪处理的。但最近曝光的这种手法,是处于灰色地带的,因为流程完全符合医院的规范,只有在套取的药品进行非法流通的时候具有依法予以处罚的可能性。”业内人士樊先生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说道。

       其次,他认为,这反映了医保审核机制的漏洞和医院管理的问题。

       由此看来,进行医保套现固然不对,应该予以打击,然而,现行的医保政策也有漏洞,需要进行改进。

       “改革的方向,应该是给持卡人多一些选择权,让用卡更方便。”业内人士指出。根据媒体的报道,假若医保卡的使用少一些壁垒,比如能够不受限制地全国通用,套现者的比例肯定会大大降低。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相关改革已经展开。有的地方扩大了医保卡的支付范围,明确家庭成员可以共用,天津市2016年10月更出台规定,允许职工将医保卡中的部分余额提现,提现比例最高为70%。类似改革既未影响医保资金的安全,也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而从打击医保套现的角度,也堪称治本之道。


医生“失范”


       业界相关人士直言,在尚未进行任何身体检查,甚至没有见过面、未提供任何医学证明的情况下,医生竟能凭空开出正规的处方单,刷医保卡拿到处方药,个中缘由不言而喻。

       对此,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杨燕绥曾说,医保制度的初衷是控制不合理医疗费用,但从实施情况看,还是有不少人钻了制度的漏洞。之所以出现套取医疗保险社会统筹基金的现象,主要原因在于对医务人员的监管力度不够。

       邹志丹对此也表示认同,她认为,医生作为涉及利益链一方,对药品销售,行使处方权开出的药品和提供医疗服务是利益链产生的关键一环节。

       事实上,相关部门的打击从未停止。2013年媒体曾经报道,5人医保卡套现把自己套进牢房,报道中也特别提到,深圳市社保局有关负责人对记者披露,有医务人员及医院工作人员不严格执行医保规定,极个别人员勾结院外人员为换药、套现提供方便。

       毋庸置疑,除了中介人员的牵线搭桥与暗度陈仓外,医生的角色存在失范也的确是这条灰色产业链中的关键。

       “对于医生来说,参与这种医保套现存在很多伦理和法律上的诸多风险,因此必须要有经济上的回馈作为补偿。不管该医生是采用虚构病史的方式还是多开药的方式,都严重违反相关规定,更涉嫌骗保。可想而知,能让一名医生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背后的利益输送显然是巨大的。”王先生告诉记者。

       他表示,在这种模式的体系中,患者、医生以及中介通过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其动机无需赘述,各地的医保机构也一直在加强监管和打击类似情况。

       医保刷卡买到的药,在二次转卖时仍然有销路。那么,这些药品后来流向了哪里?药品销售渠道本身的管理是否也存在问题?

       “处方药由于通过正常途径购买时需要处方,具有稀缺性,地下的销路其实是很大的。有可能会流入不规范经营的药店,也有可能会利用微信群等形式在私人中流通。”樊先生坦言道,其实处方药在私人领域流通等现象非常普遍,例如肿瘤患者去世后剩余的化疗药很有可能被家属转卖给病友,这种情况在无人举报的情况下很难监管。如果是在药店渠道,通常都是基层的单体药店会存在不规范经营的情况,目前的监管确实很难完全触及到,基本能靠购药的顾客举报,但很少会有顾客具有这种意识。

       值得注意的是,王先生告诉记者,医保套现这种模式真正可怕之处,不在于前面套现的过程,而在于套出来的药物,最终流向何方?

       “我们国家对药物流通管理是非常严格的,无论是医院药房还是零售药店,每一批次的药物理论上都能做到从生产——运输——储存——销售各个环节的监控。这主要是出于安全性的考虑。同时,许多药品的储存方式也有严格要求,如果储存不当,会导致药品变质,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去年疫苗事件的根本原因就是某一批次疫苗在流通过程中某一环节储存不当导致的。”他告诉记者。

       王先生继续说道,而通过医保套现买的药物,显然很难重新回到正规的销售渠道中,因此大部分是以地下形式流通。和正规渠道的药物相比,这些药物在价格上有一定优势,同时一些需要医生处方的药物,也能通过这种方式无需处方直接卖给患者。但这些药物离开了国家的监管,同时无法保证运输和储存质量,在安全性上存在极大的隐患,而这些问题是购买这些药物的患者所不了解的

       “这还是有良心的药物黑市的玩法,不讲良心的,直接真药假药混在一起卖,消费者完全无法分辨。因此,作为制药行业的一员,我呼吁广大患者一定不要购买非正规渠道的药物。”他强烈呼吁。

       除此之外,邹志丹告诉记者,药店的药主要通过药店回购的方式,医院购买的社保药主要通过分销方式转移给贩药集团。药品销售渠道存在执法部门对非法渠道购销药品缺乏有效严管,实时监控不到位的问题。具体来说,渠道销售监管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不按规定销售药品;伪造药品采购来源,虚构药品销售流向,篡改计算机系统、温湿度监测系统记录等药品经营数据造假;购销药品时,证、票、账、货、款不能相互对应一致,未按照规定开具税票,使用银行个人账户进行业务往来。

循证来源中国医疗保险,医保卡套现的“三大病根”,2017-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