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蜱虫出没 防治叮咬应该这样做

江苏疾控、医牛健康资讯网综合整理 2018-07-10 蜱虫|防治 (3798)

最近媒体上关于被蜱咬伤致病的新闻又多了起来。有的朋友可能会说:“哎怕什么,我从小到大也没见过什么‘蜱’啊?散了散了!”其实不然,蜱它可能就潜伏在我们周围哦。

“蜱虫”其虫

蜱又名壁虱、扁虱、草爬子,是一种体形极小的蛛形纲蜱螨亚纲蜱总科的节肢动物,这一串儿可真长真难记是不?不过你看这家伙长着八条腿儿,这就意味着人家名字虽然是带了个“虫”字旁,但其实根本不是昆虫嘛!实际上它跟蜘蛛倒是亲戚。由于蜱主要分布于野外,体型小,没有翅膀又不会飞入人家,所以在名气上还一直拼不过比自己更小只的螨。

“蜱虫”其害

蜱叮咬人后可引起过敏、溃疡或发炎等症状,不过一般较轻微。

蜱的可怕之处是在于它是一种可传播多种疾病的媒介微生物。已知蜱可携带 83 种病毒、31 种细菌、32种原虫,如森林脑炎、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Q 热、野兔热、莱姆病、人粒细胞无形体病、巴尔通体感染……危害很大。

而媒体报道的病人就是由于被蜱咬伤而感染了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新型布尼亚病毒)。

“蜱虫”其防

蜱的害处真是大,那我们有什么办法可以防止它的叮咬呢?

1. 应当尽量避免在蜱类主要栖息地如草地、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

2. 如需进入此类地区,应当注意做好个人防护,穿长袖长裤;扎紧裤腿或把裤腿塞进袜子或鞋子里;穿浅色衣物可便于查找有无蜱附着;针织衣物表面应当尽量光滑,这样蜱不易黏附;要穿袜子、不要穿凉鞋;野外归来要更衣。

3. 裸露的皮肤、衣物和帐篷涂抹、喷洒驱避剂可维持数小时有效。避蚊胺、派卡瑞丁、伊默宁是抗蜱较为有效的药剂。儿童应按说明书使用驱避剂,但2个月以下婴儿禁用驱避药物,3岁以下幼儿不宜用柠檬桉叶油的驱避剂;驱避剂不宜用于儿童眼、口及皮肤破损处等部位。

4. 当带宠物从可能有蜱出没的地方回家进门前,先检查一下宠物身上是否叮有蜱。

5. 洗澡的时候特别注意自己的头皮、耳后、颈部、腋窝、腘部、手腕、腹股沟等这些有皮肤褶皱的地方,是否有蜱在叮咬。


“蜱虫”其治

那么,如果我们万一被蜱咬了可怎么处理呢?

请及时就医(尽量在24小时内取出以减小感染概率)。如无法短时间内得到医护救助,可考虑自行取出。

切不可捏、拽、用火或者其他东西刺激蜱,因为这样做一来可能让蜱的口器折断在皮肤里;二来会刺激蜱分泌更多携带病原体的唾液,增加感染的可能性。

你要做的是找一把尖头镊子,尽可能靠近皮肤夹住它的口器(位于头部),然后将它垂直向上拔出,不要左右摇动,以免口器断裂。拔出蜱后,用酒精或者肥皂水清洁伤口和手,进行消毒。如果可能,拔下来的蜱不要扔掉,可以把它放进一个密封的塑料袋或者瓶子冻进冰箱。这样一旦日后不幸出现了蜱传病的症状,它会帮助医生更容易找到发病的原因。

被蜱咬伤后,有一定几率会患上蜱虫病。因此在蜱叮咬后出现发热、叮咬部位发炎破溃及红斑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另外一种十分罕见的情况是蜱瘫,只有短时间内被大量蜱叮咬,蜱唾液里的毒素才有可能造成这种情况。

美国密西西比一个5岁的小萝莉因外出游玩时被蜱咬伤而导致暂时性瘫痪。

如果这些蜱传病能够得到准确及时的诊断,大都可以有很好的治疗手段。即使是对于目前尚没有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经对症治疗后绝大多数患者仍然可以完全康复。

另,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人传人,对已经患病者的家人来讲,需要提高警惕,防止照顾病人而感染发病。家人特别是陪护的家属要注意自我保护,接触患者时注意带防护设施,避免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或呕吐物等。

总而言之,蜱狂刷存在感的季节到来了,但是蜱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怖。只要能够提高自我防护意识、了解处理蜱咬伤的方法加上如有不适及时送医,那么这小小的蜱,我们可真是没在怕的。

参考

丁香医生公众号 | 夏季「蜱虫病」进入高发期,这些紧急处理方法你必须要知道

南京鼓楼医院公众号 | 一家三人被蜱虫咬伤两人丧命!鼓楼医院4月至今已收治17例!

果壳网公众号 | 蜱虫叮咬用火烧?错!又到夏季,身上冒出“小黑点”别大意!

世界科学公众号 | 全球蜱虫正在迅速蔓延,是气候变化惹的祸吗?我们该如何预防?

循证来源医牛独家循证原文(点击获取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