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雅医院】经常做梦就是睡眠质量不好?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2018-12-13 梦|做梦|睡眠|心理 (3404)

小编从小到大

都很喜欢做梦

(不是你们想的那个意思)

别人是一觉到天明

小编是一觉做一堆梦到天明

有时甚至还梦叠梦

连续剧一样



身边很多朋友都说

做梦说明睡眠质量差

What?

怎么可能差!

我的梦里都是彭于晏好么!



梦在什么时候出现?

人入睡后,大脑也进入了休眠状态,但有一小部分脑细胞仍在活动,这就是梦的基础。

人们正常的睡眠结构周期分两个时相:非快速眼动睡眠期(NREM)和快速眼动睡眠期(REM)。NREM与REM交替出现,交替一次称为一个睡眠周期,两种时相循环往复,每夜通常能有 4~5个睡眠周期,每个周期90~110分钟。



大多数梦就发生在快速眼动睡眠(REM睡眠)阶段。第一次REM阶段,大约出现在睡眠之后的90分钟。在经过了一个短期的REM阶段之后,进入了一个没有快速眨眼活动的睡眠阶段(non-REM or NREM)。

在一夜睡眠中,人要经历从NREM和REM之间的转换大约5~6次。随着NREM 阶段变得越来越短,REM 阶段变得越来越长,导致你能做更多的梦一直到早晨醒来。

研究发现,在REM阶段,身体一般是不能活动的。人的身体接受了大脑发来的电子化学信息,让你的肌肉处于麻痹瘫痪不能动弹的状态。这很可能是一种人类身体存在的生存自救机制:在睡眠中伴随着梦,防止你的身体乱动,让你自己的身体受伤。


做梦对睡眠质量有没有影响?

有时候会发现很多人说:“做了一个晚上的梦,感觉自己睡眠质量好差啊。”

但事实并非如此。做梦本身是保护睡眠的机制,是潜意识中愿望的表达,对睡眠是有利而无害的。




根据睡眠周期,人一个晚上最多做5次梦,与梦纠缠的时间不会超过2小时,所以每晚可以安然入睡时间并不少。

可以说不是做梦影响睡眠质量,而是身体上或精神上紧绷的原因影响了睡眠质量,让人记得梦境,感觉自己经常、频繁做梦。

比如精神压力过大时,做一些令人伤心难过或觉得惊慌恐怖的噩梦,使人从睡眠中惊醒,醒后又很难再入睡,大脑得不到休息,过度疲劳导致睡眠质量下降。


为什么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慎子·逸文》曰:“昼无事者夜不梦。”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是因为白日发生事件的信息在大脑皮层不断加深巩固,形成长期记忆的过程。

REM睡眠被公认为睡眠中比较重要的阶段,因为在这个阶段记忆相关的神经通路被重新激活,白天的记忆会发生巩固。



比如在白天经历过的某个事件引发的强烈情绪时,对于情绪的记忆与事件本身的信息是共同编码的(如上图)。

海马主要储存短期记忆,而长期记忆则更多由大脑皮层储存,因此记忆编码时大脑皮层与海马之间有较多的信息沟通,信息节点主要在海马中(深色圆点)。

在这个过程中,掌控情绪的杏仁核虽然本身不能储存记忆,但也被认为可以促进这种记忆巩固的过程(粗箭头),尤其是在单胺类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浓度高的情况下。

在进行REM睡眠时,各脑区之间通过神经振荡巩固记忆,而由于REM睡眠时单胺类神经递质减少,胆碱类神经递质占统治地位,导致情感相关的记忆编码慢慢减少,而事件本身信息的记忆逐渐得到巩固。

因此,等到睡眠结束后再次清醒时,事件本身的记忆完成了巩固,信息节点主要位于皮层中(深色圆点),皮层和海马的连接逐渐减少,而情感则逐渐消失。



简单地说,情绪记忆由情感(Affective Tone)和事件本身的信息记忆(memory)构成,在一次次的睡眠中,记忆逐渐得到巩固,而情感得不到巩固从而慢慢消失,到最后只剩下对事件本身信息的记忆。


人可不可以不做梦?

梦是人体一种正常的、必不可少的生理和心理现象。

科学工作者做了一些阻断人做梦的实验。即当睡眠者一出现做梦的脑电波时,就立即被唤醒,不让其梦境继续,如此反复进行。

结果发现,对梦的剥夺,会导致人体一系列生理异常,如血压、脉搏、体温以及皮肤的电反应能力均有增高的趋势,植物神经系统机能有所减弱,同时还会引起人的一系列不良心理反应,如出现焦虑不安、紧张、易怒、感知幻觉、记忆障碍、定向障碍等。

显而易见,正常的梦境活动,是保证机体正常活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人在梦中以右大脑半球活动占优势,而醒来后则以左大脑半球占优势,在人体24小时昼夜活动过程中,醒与梦交替出现,才可以达到神经调节动态平衡。




另外,梦是协调人体心理世界平衡的一种方式,是潜意识的愿望的表达,特别是对人的注意力、情绪和认识活动有较明显的调节作用。

从精神分析心理学角度看,现实生活中未能或不能获得满足的欲望,却可以在梦中获得心理上的满足,调节心理平衡。如果剥夺快速眼动睡眠,人压抑在潜意识中的愿望也不能被实现,那么容易产生压力,情绪,自我认知低等问题。

所以,能够做梦有利于身体健康,是保证机体正常活力的重要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