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一院】生的都是同一种病,凭啥你“眼泪汪汪”,我却“欲哭无泪”?

浙大一院 2018-12-17 干眼症|流泪 (2707)

每个人身边总少不了几个“阔jio猫”其实,并不是因为他们泪点低,而是因为他们可能病了。有些人却恰恰相反,想哭但是哭不出来,原因可能同样是因为病了。眼泪汪汪、欲哭无泪都是这种病的表现,这种病叫做“”。

杭州的洪大姐今年44岁,平时非常爱美丽,三年前还跟着小姐妹一起去纹过眼线。今年8月以来,她经常感到眼睛非常干涩、疼痛,就好像眼睛里有不干净的东西一样,天热的那段时间,空调间里待了没多久,干涩疼痛的感觉就会加剧,有时候走在路上稍微吹点风,眼泪水就流个不停,因为一直以来眼睛都没有什么问题,洪大姐也就没放在心上,在药店配了眼药水用用,但效果并不是很明显。一周前,刚看完电视的她突然发现自己看别的东西有点模糊,稍作休息后,这种症状又有所缓解,有点担心的她这才赶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眼科就诊,经过详细的问诊和检查,医生发现她双眼睑缘有部分堵塞,通过挤压能看见有黄色脂质溢出,最终洪阿姨被确诊为干眼症

中国人干眼发病率高达20%。干眼症是由于泪液量的减少、质的异常导致泪膜稳定性降低,同时伴有眼部炎症或不适,从而引起眼表损伤的一种疾病。通常,干眼症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老年人高于青年人,国际上发病率约在 5.5~33.7%不等,其中美国10—15%,日本17%,澳大利亚10.3%。我国的发病率约为21~30%,与亚洲其他国家类似,较美国及欧洲高。

干眼症的主要症状

眼刺激或有灼烧感,异物或砂砾感,一段眼干之后突然流泪过多。看东西模糊(常见女性),阅读或看电视的耐受性下降,眼皮发沉对光敏感。

那么,为什么有些人会有干眼,有些人却没有?简单地说,如果把眼睛比喻成一个池塘,那么水进地少、出地多就会导致池塘干涸,干眼也是一样的道理,临床上把干眼症分成泪液分泌不足和蒸发过强两种类型。泪液分泌不足可以是由原发的或其他一些系统性疾病引发的干燥综合征导致的,也可以是一些因泪腺肿瘤、泪腺外伤等导致的泪腺疾病引发的。蒸发过强中有很大一类是睑板腺疾病,由于睑脂分泌过少使泪液蒸发较强,这是年轻人最多见的一种原因。

引发干眼症的主要因素

年龄:老年人好发于青年人,是因为老年人泪液的产生会随年龄的增加而减少,年龄超过65岁的老年人症状更为明显。

激素改变:绝经期、怀孕期、哺乳期及口服避孕药的女性因激素水平的改变可产生干眼症状。

疾病影响:如发生于眼部的各种结膜、睑缘、睑板腺的慢性炎症疾病或类风湿性关节炎、糖尿病、甲状腺异常、哮喘及红斑狼疮等全身性疾病。

除此之外,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生活方式也对干眼症产生很大影响:

1、经常长时间使用电脑、长时间看书阅读、长时间观看电视或电子视频经常驾驶车辆,会导致用眼过度,缺乏正常的眨眼,让眼睛没有及时得到湿润;

2、经常带戴隐形眼镜会加速泪液蒸发,出现干眼症后会让隐形眼镜配戴者的角膜抗损伤能力下降,使隐形眼镜更易刮伤角膜;

3、长期处于空调环境中,因为空调会带走眼睛中的水分,导致眼睛干涩

4、长时间点用各类滴眼液

5、有些女性喜欢纹眼线,这可能也会影响睑板腺功能,从而导致干眼。

干眼症的治疗和预防

干眼症是一种慢性疾病,会引发视觉疲劳,一定要去专业的眼科就诊。一般来说,治疗方法主要有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等。

物理治疗:

1、睑板腺按摩,这是最重要的也是目前最主流的治疗方法,最好由专业的医护人员进行按摩,按摩约10分钟,按摩后能有效改善睑板腺功能,解决绝大多数干眼患者油脂分泌不足问题。基础疗程建议3-4次,根据睑脂堵塞情况不同,次数、周期和间隔都有所不同。

2、热敷,其原理是融化病理性睑脂,使睑脂更容易排除,平常的热敷方法有用热毛巾、杯子里开水产生的水蒸气、热鸡蛋、热敷眼罩等,热敷的温度40-45度左右,时间5-10分钟

3、冷敷眼罩,其原理是保持眼周环境湿润,清凉止痒,消炎消肿,促进微血管循环;

药物治疗:

如果物理治疗不是很理想,可以通过进一步就医。对大部分患者,通过人工泪液、润滑膏剂(眼用凝胶,膏剂)治疗就可以起到较好的效果,对伴有严重炎症的可以通过局部抗炎及免疫抑制剂的方法治疗。对于严重的干眼患者,可以接受手术治疗、激光治疗。

对大多数人来说,干眼的预防更加重要,有时候只是一个小小习惯的改变,或许就可以让疾病离得远远地。

1、长期对着电脑、手机的人,要多转动眼睛,这样可以减少眼睛的疲劳,时不时地多眨眼,这是眼睛的正常需要,可以达到放松眼睛的效果,千万不要目不转睛;

2、无论是夏季还是冬季,都要尽可能少吹空调,更不要对着空调吹,以免带走眼睛水分导致干涩难受;

3、平时要多吃新鲜水果蔬菜等对眼睛好的食物,要多喝水,这些都可以缓解眼睛干燥;

4、少熬夜,熬夜不仅会有黑眼圈,也容易让眼睛疲劳,没有精神,只有睡眠充足才能看起来有神。

循证来源:医牛独家循证原文(点击获取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