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精卫中心】“医生,我什么时候能停药啊?”丨抑郁用药

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 2018-12-29 抑郁症 (3181)

真实案例:小D今年23岁,却是我的一位“老患者”。两年前,他来到我的门诊,他情绪低落、愁眉苦脸,甚至想要自杀。没错!他患上了抑郁症。所幸小D药物治疗的效果非常好,短短两个月,他的症状几乎完全改善。于是,他和我“分手”了。没错!他自行停药了。

此后不久,大约也就3-4个月的光景吧,他又眉头紧锁地来找我了。对!他的症状反复了。我批评了他,从那以后他正式开始和我建立“深厚友情”,直到现在,他依旧在服药……

随着抑郁症发病率的增加和社会对疾病的认识度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纳“抑郁症以药物治疗为主”的观念。可接踵而来的问题是,对服药的患者来说,他们最大的疑虑由“我要不要吃药?”转变为“我什么时候能停药?

所以今天我们就从抑郁症治疗的三个阶段入手来解答这个疑问。

抑郁症是一种高复发性疾病,目前倡导全病程治疗。抑郁症的全病程治疗分为:1)急性期治疗:目的主要在于消除症状,该阶段需持续1-3个月;2)巩固期治疗:目的是防止症状复燃,至少需4-6个月; 3)维持期治疗:目的是防止症状复发。有报道指出随着发作次数的增多,抑郁症的复发风险会明显增大,所以抑郁症患者需要进行维持治疗,以预防复发。

目前有关维持治疗时间的长短尚未达成共识。多数学者认为,首次抑郁发作且经药物治疗获得临床缓解的患者,药物的维持治疗需6个月-1年;若为第2次发作,建议维持治疗3-5年;若为第3次发作则应长程治疗,甚至终身服药。在临床实践中,医生还会根据患者的起病年龄、病情的严重程度、自杀风险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来确定适合的维持治疗时间。

维持治疗结束后,在病情稳定的前提下,则可以缓慢减药直至终止药物治疗,但应密切监测复发的早期征象,一旦发现,要迅速恢复原有的治疗。所以说,抑郁症是有疗程的,请大家务必循序渐进!

说到这里,也许很多人会不服气:你们医生就喜欢按照教条办事,书是死的,但人是活的!所以,在这里我也要告诉患者们,在停药前,应该搞清楚2个问题。

1、你的治疗是否成功?治疗成功是停药的前提。其实治疗成功是通俗的说法,临床上叫做痊愈。治疗成功的状态是什么呢?简单讲,就是经过规范治疗,你原来的那些症状完全消失,生活恢复常态。

2、你有没有复发的风险?也许在你的医生那里,你曾听到过一个词“高危人群”,有复发风险的人就是抑郁症的“高危人群”。抑郁症复发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发病年龄早、共病焦虑等精神障碍或躯体疾病、有家族史、持续的心理应激、慢性睡眠、残留症状持续存在和负性的认知观念等。如果存在多个危险因素,复发风险会明显增高,停药更要谨慎。

所以,明白了吗?在停药前,请一定考虑清楚或和医生共同商量。有一句话送给大家“磨刀不误砍材工”。

当然,停药是需要一些技巧的,比如停药时要避开容易复发的季节,如秋冬季。不要突然停药,不少抗抑郁药突然停用会出现如头晕、头痛、恶心、失眠、焦虑等撤药反应。要避开人生重大压力正在发生的时间段,比如考学、婚嫁、买房等。停药后2个月,复发风险比较高,要密切观察情绪、睡眠等情况。加强社会支持,心理治疗、运动等都可以减少复发风险。

最重要的一点是,停药一定要在正规医院的医生指导下进行,切不可自行减药和停药,否则很可能会导致前功尽弃,并且花费更长的时间去治疗。这是得不偿失的!

虽然患者的情况不同、抑郁症药物治疗的时间不同,但对于病程的自然演变还是有律可循的:抑郁发作次数越少,则复发几率越小,药物治疗缓解后停药的可能性越大,停药的时间也越早。所以对抑郁症患者来说,早发现、早治疗、彻底治疗是十分重要的!请记住,在治疗抑郁症的路上我们不需要“追求快感”,我们需要的是“长治久安”!

致亲爱的患者们:

亲爱的患者,请允许我向你们致敬!因为从你们身上,我看到了在面对病魔时,人类奋力斗争的精神,这是生命的光辉!

亲爱的患者,请允许我向你们表示感谢!因为从你们身上,我看到了在决策为难时,你们对医生充分的信任和理解,这是人性的恬美!

亲爱的患者,请允许我们和你们共同前进!希望医患的风雨同舟和携手共进,能让生活更美好!

循证来源:医牛独家循证原文(点击获取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