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医宣武医院】家庭煎煮中药饮片十大误区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2018-12-30 煎煮中药 (2918)

中药煎煮直接关系到治疗效果,是有一定讲究和禁忌的。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指出: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煮药者,鲁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可见煎煮中药的重要性,然而在家煎煮中药存在的诸多误区,会导致治疗效果不佳。

误区一、洗干净中药再煎煮

有的患者觉得中药有点脏,各种草、叶子、树根,满是灰尘,清洗干净后才好煎煮服用。其实不然,这些药材经过了药厂的炮制工序,洁净度已经达到入药的要求,完全不需要清洗,过多的清洗反而会丢失有效成分。

误区二、泡药时间越长越好

NO! 煎药前,冷水浸泡30分钟左右。浸泡时间,也与药材的性质有关,一般花、茎、全草类质地疏松的浸泡1520分钟即可,根、根茎、种子、果实等质地坚硬的药材,一般浸泡60分钟。同时,浸泡时间也与季节有关,冬季浸泡不超过60分钟,春秋季可浸泡3045分钟,夏季一般控制在20分钟以内。浸泡的时间不宜过久,以免引起药物酶解或霉败。

误区三、煎煮器具太随意

煎煮中药首选陶瓷砂锅,因为它的性质稳定,不容易与药物起化学反应,传热慢,受热均匀,不容易糊锅。如果没有砂锅和瓦罐,也可用不锈钢、搪瓷制品或玻璃器皿代替。煎药忌用铜铁铝器,因其性质不稳定,容易引起化学反应,切莫使用。

误区四、加水越多越好

将饮片置于煎药容器中,头煎加水超过饮片表面3~5厘米。质地疏松的饮片用水量较大,质地坚实的饮片用水量较少;二煎加温水超过药渣表面2~3厘米就可以了。

误区五、煎药不控制火候和时间

煎药时的火候,采用“先武后文”的原则,大火煮沸后,改为小火,开始计时。根据药物不同,煎药时间也不同。常见的药物煎煮时间见下表。

注释:解表药常见治疗感冒;一般药如活血化瘀药、清热解毒药等;滋补调理药治疗各种虚证可补气补血滋阴等

误区六、特殊煎煮方法不注意

先煎类:矿物类、介壳类等质地坚硬的药物,应打碎先煎20-30分钟。对某些有毒的中药,要先煎1-2小时,降低毒性或消除毒性如制川乌、制草乌。

后下类:一般在药物即将煎好前加入,同煎5分钟左右即可。如,青蒿、薄荷、砂仁等。

包煎类:将需包煎的饮片打开外包装,保留纱布袋与群药同煎,如,旋覆花、辛夷、马勃等。

烊化类:将需烊化的饮片置锅内加水适量,加热熔化或隔水炖化后再兑入群药煎液中同服;或是在其它药煎至预定量并去渣后,将其置于药液中,微火煎药,同时不断搅拌,待需溶化后的药溶解即可,如,阿胶、鹿角胶等。

另煎类:单独放入盖盅内,隔水炖或单独煎煮1-2小时,煎液可以另服,也可以与其它煎液混匀服用,如,人参、西洋参等。

冲服类:将药物细粉用温开水或群药的汤液冲服,如,芒硝、三七粉等。

误区八、煎糊的中药加点水继续服用

煎糊的中药请丢掉,且不说煎糊后口感更难以下咽,只怕中药的药效已经发生改变。大部分中药糊锅后,有效成分会遭到破坏,甚至药效相反。比如滋补类的中药煎糊后,性味由甘变苦,不能再起到滋补的作用了。

误区九、中药都是饭前服用

不同种类的中药服用时间是不同的。一般滋补药宜在饭前服;对胃肠有刺激性的药宜在饭后服;解表药宜趁热服;驱虫、攻下药宜空腹服;安神药宜在临睡前服;慢性病必须定时服药。

误区十、口感太差加点糖

虽说中药汤剂效果好,口感却有点差,有的人为了掩盖苦味加点糖或蜂蜜。这种做法不宜提倡,首先有些疾病是借助中药的“苦“味来取得疗效,其次糖或蜂蜜也是中药,随意使用,可能会减弱药性,阻碍药物吸收,影响疗效。

循证来源:医牛独家循证原文(点击获取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