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了到底能不能养猫猫狗狗?可以养,但绝不能随便养!
皮西西猜,这些留言的妹子家中,关于怀孕和养猫猫狗狗争议一直不断
老母亲:你个女娃子不听话嘛,猫狗身上有虫,要导致娃娃畸形!
亲戚:是三!我们隔壁子张嬢的女就是怀起一直养猫儿,结果就流产了……
朋友:即使导致畸形、流产这些可能有点夸张,但猫猫儿狗狗儿身上难免有跳蚤啊、细菌啊这些,对孕妇不好得嘛!
与这些担心相反的是——
孕妇A:哪有说的那么凶哦!怀孕养宠物顺利生了娃娃的人多得很!
备孕女B:我屋头的猫猫干净得很,不存在啥子细菌啊、虫啊这些!
孕妇C的老公:养了这么多年的狗咋舍得送人,只要怀孕期间好生注意,养狗是不得影响娃儿的!
的确,对于养宠物到底会不会对孕妈妈和胎儿的健康有影响,真不是简单的“有”或者“没有”,
一方面,我们医生在感染门诊上,的确遇到过被感染了弓形虫的孕妇,另一方面,的确也有很多养猫狗的人,生下了健康的宝宝。
其实对于孕期养宠物的争议,焦点就在宠物身上的“弓形虫”上,今天,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系主任陈建平教授、华西医院感染性疾病中心严丽波医生,一起跟大家讲一讲这个弓形虫到底威力有好大,怀孕到底能不能养、咋个养猫狗?
一,关于弓形虫
01 弓形虫是一种细胞内寄生的原虫
所谓原虫,就是一种单细胞的生物,结构和进化程度上比细菌要高级和复杂点儿。由于人家寄生在细胞头,靠肉眼肯定看不到。
弓形虫个个儿小,但威力大,是一种人和动物都可以遭感染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的病原体,说直白点,可以感染鸟类、鱼类、哺乳动物和人,引起弓形虫病。
据目前的统计显示,全世界人群里平均约有1/3的人感染过弓形虫!
安?你说不可能?
我就晓得你们不得信,先不慌,等看完了下面的再嚎!
02 弓形虫长这样
弓形虫在发育过程中有七种形态:滋养体(速殖子/缓殖子)、包囊、假包囊、裂殖体、裂殖子、配子体和卵囊。
晓得多数人都没见过弓形虫长啥子样子,上点显微镜下的图你们感受一下。
这是弓形虫的卵囊,内含2个孢子囊,分别含4个子孢子
这是弓形虫的包囊,内含缓殖子
这是弓形虫假包囊(内含速殖子)实际上是弓形虫寄生的有核细胞
03 弓形虫喜欢呆在这些地方
作为寄生虫,弓形虫比较喜欢呆在猫和猫科动物、狗、牛、羊、猪等动物,以及人的身上,尤以和猫的关系最铁,绝对不是塑料友谊。
二,弓形虫是怎么传染的?
01 “终宿主”VS“中间宿主”
要说清楚弓形虫是咋个传染的,先给大家解释一下两个概念——“终宿主”和“中间宿主”。
终宿主:
猫和猫科动物是弓形虫的终宿主。
猫把成熟的弓形虫卵囊、包囊或者假包囊吃进肚儿头之后,弓形虫就会在它肠道里完成后续的发育、繁殖全过程,它一边长大一边生,生出来的卵囊会随着猫的粑粑排出来。
被弓形虫感染了的猫猫,每天可排出弓形虫卵囊2000万个,持续10~20天(我天,这个生殖战斗力……),而这些粑粑中的弓形虫卵囊就有传染性。
“医生,不是有种说法只有第一次被感染弓形虫的猫猫儿拉出来的粑粑才有弓形虫卵囊,才会有传染性吗?”
答:NONONO!卵囊又不是几天就排完了,猫猫一边在排粑粑,它还一边在猫猫肚子头生的嘛,只要是在猫的弓形虫急性感染期,残留的弓形虫卵囊随时会找机会出来耍。
中间宿主:
人、狗、牛、羊、猪,猫和猫科动物等是弓形虫的中间宿主。
这些中间宿主比如人、狗吃了动物肉类中的包囊(缓殖子)和假包囊(速殖子)或猫粑粑中的弓形虫卵囊,弓形虫进入肠道后,就不断地发育、繁殖侵入肠黏膜随血液或淋巴扩散至全身,还可以寄生在脑、心、肺、淋巴结等任何有核细胞里面,然后再继续长大、繁殖。
但既然人家叫中间宿主,跟终宿主就有区别——
区别:
弓形虫在中间宿主体内只能进行无性繁殖,不能向外界散播它的后代,比如感染了弓形虫的狗拉的粑粑,里面是没有弓形虫卵囊的。
但并不是说中间宿主就安全得很了,它们一样会传播弓形虫,只是方式特别一点。比如人吃了被感染了弓形虫的生狗肉或半生的狗肉就有可能要遭,当然,这种可能性比较小,毕竟很难得有哪个人口味重到去生吃狗肉!
02 人的弓形虫的传播途径
对人来说,弓形虫的传播途径分为先天性传播和获得性传播。
先天性传播:母体在孕期急性感染后,约30%~46%虫体可通过胎盘传给胎儿,导致先天性弓形虫病;
获得性传播:主要是因为吃了含弓形虫包囊的食物或水经过消化道传播,或者吃了含包囊(缓殖子)和假包囊(速殖子)的生肉,或者是没有消毒的乳汁、生蛋或长期接触生肉,这些都容易遭感染弓形虫。
说得更直白一点,人和人之间弓形虫的传播只有通过母婴才能传播;感染弓形虫更多是因为人自己吃进肚子的,比如搞整了有弓形虫的猫粑粑,手没洗干净又去吃东西,又或者吃了含弓形虫的生肉、没消毒的奶等等。
03 哪些人容易遭感染弓形虫?
所有人!不分男女老少高矮胖瘦,一律平等!
三,一般人感染弓形虫的症状及后果
很多人不相信专家说世界上有差不多有三分之一的人是感染过弓形虫的,这个不怪你们,因为很多人感染了是没有啥子症状的。
对于免疫功能正常的人,感染了弓形虫后,多数没有啥子明显症状,也不会造成啥子严重的后果。
对于免疫功能低下或缺陷的人,感染了弓形虫就没有那么松活了,弓形虫可侵犯人体各个器官而引起相应严重临床表现,如弓形虫脑病、弓形虫眼病、弓形虫肝病、弓形虫心肌心包炎、弓形虫肺炎等。儿童可能呈现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表现,成人可出现视网膜脉络膜炎。
“医生,那我们一般免疫功能正常的人感染了弓形虫就不管它了哇?”
答:嗯,目前还没有理想的药物可以用于治疗,如果出现了症状,就对症用药,如果莫得症状,额……过段时间……过段时间你差不多就搞忘了。
四,孕妇与弓形虫
01感染弓形虫对孕妇的影响
妊娠初期感染弓形虫后少数可出现流产、早产、死产或畸形,妊娠中晚期感染弓形虫可造成胎儿出现后有脑、眼、肝、心、肺等部位的病变或畸形
02感染弓形虫对胎儿一定有影响?
不是!这要看孕妇是不是第一次感染弓形虫。
如果女性在怀孕期间或者是临近怀孕时第一次感染了弓形虫,对胎儿会有上面我们说的影响。
如果女性是在怀孕之前就曾经感染过弓形虫,那就没有好大问题。因为感染过弓形虫的人,体内会形成免疫力,可以在孕期保护胎儿不受感染。
03如何晓得自己是否感染了弓形虫?
这个很简单,推荐在备孕时做TORCH检测就能看出来弓形虫的感染情况。如果已经怀上了宝宝,尤其家里有猫猫的,也建议做。
这项检测通常检测的是弓形虫IgG和IgM两个指标。当TORCH检测中弓形虫抗体IgM 阳性或IgM和IgG同时阳性时,那就需要寻找专科医生帮助了。
04孕妇确诊感染了弓形虫该咋办?
对于体内莫得抗体,确诊为初次感染弓形虫的孕妇,应该立即去医院接受治疗。
在怀孕小于18周,孕妈妈自己感染了弓形虫但胎儿还没有感染的情况下,可以用螺旋霉素治疗直至临产,主要目的是防止弓形虫通过胎盘母婴传播。
而如果怀孕大于18周,或者确诊胎儿感染了,就要换一种治疗方式(具体的听医生的话),目的是减轻疾病严重程度。
在这个期间,还要密切关注胎儿和妈妈的身体状况,谨防出现紧急情况。
五,还有这些弓形虫的问题
Q1:定期给猫咪、狗狗驱虫,对预防弓形虫感染有没有用?
答:肯定有用,建议家养的猫猫狗狗都应该定期驱虫。
Q2:猫狗身上如果有跳蚤,对人尤其是孕妇会有影响吗?
答:肯定有影响,跳蚤要吸血,还会传播很多疾病,而弓形虫它也可以传播。
Q3:目前有没有人可以注射的疫苗或者服用的药物可以预防感染弓形虫?
答:目前弓形虫疫苗研究尚处于动物实验阶段,还没有成熟的、已上市的弓形虫疫苗。
六,孕妇到底能不能养猫狗
说了那么多,有些懒人还是只想看答案,到底怀孕期间能不能养猫猫狗狗。
对于狗狗:
真的不消担心,即使狗感染了弓形虫,但人家不是最终宿主,弓形虫卵囊根本不能排出。只要你不要想不通生吃狗肉,是没啥子问题的。
对于猫猫:
如果你怀孕之前就一直家养,而且预防、驱虫都做得比较好,你家猫是个肥宅不爱出门,你也不给人家喂生的,怀孕期间尽量不接触猫粪、勤洗手注意卫生的基础上,平时只是摸一哈rua一哈,问题也不大。
但保险起见,专家还是建议做一个TORCH检测,对于体内莫得抗体,确诊为初次感染弓形虫的孕妇,暂时不养猫猫为宜。
重点:弓形虫怕高温,超过75℃就会被杀死,所以在注意养猫的方式,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的同时,想要远离弓形虫,自己也要注意不能吃不熟的食物。
参考文献 :
1. François Peyron et al. Maternal and Congenital Toxoplasmosi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Recommendations of a French Multidisciplinary Working Group. Pathogens. 2019 Feb 18;8(1). pii: E24.
2. Paquet C1, Yudin MH; Society of Obstetricians and Gynaecologists of Canada. Toxoplasmosis in pregnancy: prevention, screening, and treatment. J Obstet Gynaecol Can. 2013 Jan;35(1):78-81.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弓形虫病的诊断.
4. 诸欣平,苏川. 人体寄生虫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本文作者为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系主任陈建平教授、华西医院感染性疾病中心严丽波医生,部分图片据网络)
热门文章
版权声明:本平台所有注明“原创”的作品,版权归“医牛”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和个人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等任何使用,未经授权使用将承担相应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 医牛健康资讯网”。本平台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图片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