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霉素与头孢:到底要不要皮试?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医牛健康资讯网综合整理 2019-09-03 青霉素|头孢|皮试 (6268)

我们国家要求使用青霉素前必须要皮试,但是皮试前的过敏史采集很重要。详细地询问先前过敏的情况是确认过敏的核心手段,如果以前有明确的过敏反应,则不建议使用青霉素类药物,通常也不必再进行皮试等过敏测试。

国外有些地区,如果患者既往没有明确的过敏反应,则可以跳过皮试环节,直接应用青霉素类药物治疗。

清楚地表述过敏史

过敏史采集是过敏诊断的基石,清晰表述过敏史能够帮助医生快速诊断。有时候我们会过度焦虑,把所有的不适都“嫁祸”给过敏反应。用药后出现消化道不适、乏力、肌肉酸痛等症状,通常都只是药物的不良反应,而不是真的过敏。

对于青霉素类药物,速发型过敏反应是最常见的表现,也是引起患者死亡最重要的原因。常见的过敏症状通常表现为用药中或者用药后短时间内出现的皮肤瘙痒、风团样皮疹、胸闷、结膜水肿等,一般通过及时停药、给予抗组胺药物治疗后可缓解。严重的患者还可出现意识状态改变、血压降低、全身大量皮疹,此时应及时就医。

为了避免患者自身的过度“诊断”,在向医生报告过敏史时,患者要详细说明具体的可疑药物、给药途径(口服、静脉注射,或是外敷药物), “过敏”时有哪些不适的表现,过敏反应的发生时间、缓解时间等,用以判断是否为“真”过敏。

此外,部分患者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后,因病原体大量死亡释放出抗原物质,会导致原有症状加重,有时也被误认为是“过敏”。

青霉素皮试时要做的准备

国内常说的皮试为皮内注射试验,虽然皮试的用药量很低,但是对于这些药物本身就过敏的人群来说,即便是接触了极低剂量的过敏原,仍可导致过敏性休克。为了避免风险,所有皮试必须在有抢救条件的情况下开展。

对青霉素而言,在皮试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停用相关药物

部分药物会导致皮试结果的假阴性,因而需要在皮试前停用,如“抗过敏药”“胃药”“激素类药物”等,由于药品名称太多太专业就不一一列举了,记得在皮试前向医生详细说明正在使用的药物,听从医生安排。

此外皮试可能导致严重过敏反应,故需停用可能影响抢救的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等,具体的药物名称也请现场咨询医生,听从医生安排。

这些人不要皮试

哮喘控制不佳、有严重过敏反应病史、皮肤划痕症、急慢性荨麻疹等患者应避免青霉素皮肤试验,以免引起严重过敏反应,危及生命。

皮试阳性≠过敏

有时,青霉素过敏的人皮试为阴性;皮试阳性的人又未必真的会过敏。因此皮试阳性应记录为“青霉素皮试阳性”,而不能记录为“青霉素过敏”。在告诉医生过敏史时,也要注意这一点。

头孢类药物不应常规做皮试

至于头孢菌素,因为其没有共同的抗原,所以药物过敏反应更显得“捉摸不定”,比如,对一种头孢药物过敏,但是对另外一种头孢药物也许不过敏,故难以针对性地进行皮试。目前已有的头孢菌素皮试方法均缺乏循证医学支持。现有的临床实践也表明,头孢菌素的皮试难以良好预测过敏的发生。

日本的相关研究发现,在2004年取消头孢菌素皮试规定的前后,头孢菌素导致的过敏反应,其发生率没有明显的差异。这也表明头孢菌素皮试的获益着实有限,徒增了成本与风险。基于这些考虑,目前国内相关法律法规、药物说明书等均不要求在使用头孢菌素前进行皮试。

综上,国内要求应用青霉素治疗前必须进行皮试,相反,头孢菌素皮试临床价值较低,不推荐常规进行。
循证来源:医牛独家循证原文(点击获取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