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是什么?灵魂画师手绘痰的“前世今生”!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医牛健康资讯网综合整理 2019-09-08 (4267)

李爷爷得了支气管炎,38.5度的高热把他烧得萎靡不振,一口痰卡在喉咙里怎么也吐不出来,呼吸的时候还发出噗噜噗噜的声音,特别费力。作为女儿的李女士心急如焚将李爷爷送到了这里。

李爷爷挂了3天抗生素,烧渐渐退了……可是这痰始终吐不出来,年纪大了咳嗽起来特别无力,李女士想:要是可以用什么仪器把痰吸出来就好了,医生告诉李女士确实有“吸痰”这个操作,需要她签字确认风险才能进行。

风险?李女士一脸纳闷,不就是拿管子把痰吸出来嘛,怎么会有风险呢?医生告知她吸痰可能出现的风险有:出血、缺氧、窒息甚至死亡,而且还可能无法达到她预期的效果。李女士犹豫起来……

什么是“痰”?

一说到“痰”,大家心里不由自主的就觉得挺恶心、很讨厌,其实这是对它的重大误解,“痰”存在意义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的呼吸道直接与大气相通,吸气的时候灰尘、螨虫、细菌、病毒随时都会跑到我们的肺里……

正常情况下,呼吸道每时每刻都在产生“液体”,这种液体保持我们的呼吸道湿润,杀菌的巨噬细胞、白细胞就在这些液体中工作,它们吞噬灰尘、杀死细菌病毒,随后顺着液体的流动把呼吸道里的废物排出体外。

那为什么平时并不用把它们吐出来呢?因为绝大多数的液体身体会自动回收,部分含有异物、废物的液体会从消化道里排出,也就是被我们咽下肚子去了。这种“液体”非常的稀薄,感觉就和口水(唾液)差不多,所以你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

当呼吸道发生炎症病变时,呼吸道液体的成分就会发生改变,形成痰液。主要是2个部分,液体和大分子。液体当然就是粘液,主要是上皮细胞(呼吸道的表皮)分泌出来的,当有炎症时分泌量就会增加;大分子主要来源于血液中的漏出的蛋白质或呼吸道分泌细胞的产物,炎症刺激也会使这些物质增加,此时的痰液中还包含异物、病原微生物,各种炎症细胞及坏死脱落的粘膜等成分,你可以理解为:身体与“外敌”战斗后留下的废物。

所以,在发生炎症时痰液的粘稠度大为增加,不易排出。它们还是想按照老办法进到肚子里去,所以让你觉得卡在喉咙里不上不下的,特别难受。

“痰”的自然排出方法

正常的呼吸道液体非常稀薄,在身体里运送非常的容易。痰液可就不同了,又厚又黏运气来非常费力,不过我们的身体早就准备好了应对方案。

气管粘膜的纤毛运动:人体的呼吸道从鼻子开始一直到肺泡,中间所有的管道都叫“气管”,也就是空气进出的道路。这些道路肉眼来看非常的光滑,但是如果你用放大镜将它放大非常多倍以后你会发现,原来上面有很多很多密密麻麻的“纤毛”。这些“纤毛”会由内而外的进行摆动,就像“小扫把”似的把痰液扫地出门。

咳嗽:是一种呼吸道常见症状,由于气管、支气管黏膜或胸膜受炎症、异物、物理或化学性刺激引起。咳嗽具有清除呼吸道异物和分泌物的保护性作用。咳嗽的表现:首先是声门关闭、呼吸肌收缩、肺内压升高,然后声门张开,肺内空气喷射而出,通常伴随声音。

帮助排“痰”的方法

明白了身体是怎么排痰和痰液产生的原理,那么帮助排痰的方法就好找了。从两方面着手:稀释痰液、促进排出。

1. 稀释痰液

雾化吸入:也就是直接把药物从口鼻吸入呼吸道和肺部,药液直接与痰液接触,不但可以增加痰液的含水量稀释痰液,还能让痰液中的黏性蛋白分解,从而降低痰液的黏度。

多喝水:保持体内水分充足,保证呼吸道能分泌足够的粘液。

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湿度合适,在过于干燥的时候可以在室内使用一些加湿器或者放一盆水。

2. 促进痰液排出

学会正确咳嗽的方法:

适当活动:如果一直保持一个姿势或者一直卧床,痰液就容易在同一个位置粘附,时间一长就会形成痰痂、痰栓。适当的活动可以让痰液不容易附着,也可以防止痰液向肺的深处淤积。

拍背:如果痰液过于浓厚,已经淤积在气管里,可以用震动的方法让它松动。拍背的手法也有讲究,要用空心掌叩击背部,而不是直接用手掌拍打;顺序是自下而上的叩击,也就是从靠近腰部的位置向颈部叩击。

使用促排痰的药物:按医嘱用口服或静脉使用祛痰药物,药物可以让气管扩张、促进气道上纤毛的摆动,让痰液更容易被传送到口咽部。

以上介绍的方法都需要最终自己把痰吐出来,如果无法做到,那只能尝试最终的方法:吸痰。

吸痰的操作方法

吸痰,可以算是呼吸科的一个大杀器级别的操作了,方法、步骤简单明了。用一个负压装置(其实就是:抽水泵)连接一根消过毒“无菌”的细管子,从嘴巴或者鼻子内插入,插到喉部把那里的痰液抽吸出来。

医护人员都经过了专业的培训,所以都能非常熟练的操作。很多家属看到吸痰其实就这几个简单的步骤,觉得自己也能行,从网上买了家用的“吸痰器”,自己动手操作了起来。其实看似简单的操作有很多风险!

吸痰的风险有哪些?

1. 低氧血症:就是“缺氧”。道理很简单,吸痰是用负压抽吸痰液的,当然也会把呼吸道的空气一起抽出来。没有空气就没有氧气,所以就会“缺氧”。

解决:不过这个问题还是比较好解决的,只要每次抽吸的时间少于15秒就可以了。所以,有时看到痰液还没抽吸干净,护士就停止抽吸了,就是这个原因。

2. 呼吸道粘膜损伤:吸痰管虽然是软管,但是还是要保持一定的硬度防止被压扁,在插入呼吸道的时候难免有擦伤的可能;其次,为了把痰液吸出需要比较强的抽吸力,对呼吸道的粘膜来说这些吸力非常强,很容易把粘膜弄破。

解决:在选择吸痰管的时候要选择合适的型号;吸痰的过程中不能其强行操作,动作要轻柔,遇到阻力的时候切勿强行通过;控制好吸痰的负压。在吸痰过程中,如果看到吸出来的不是痰液而是红色的血液,不要惊慌,少量的出血暂停吸痰休息一下,出血自然就会停止了。如果出血量较多,医务人员会进行处理。

3. 气道痉挛:平时呼吸道里温暖潮湿,气管处于放松状态。吸痰管进入气管之后身体一定会发现有异物入侵,所以会产生保护性反射:咳嗽,甚至是剧烈的咳嗽,严重的时候气管会收缩到放松状态的一半大小或者更小,造成呼吸困难。

解决:清醒的患者尽量配合吸痰操作,尽量放松,配合咳嗽把深部的痰液咳出。对于不能配合的患者,只能暂停吸痰,减少刺激待气管自然放松。

4. 严重的心律失常和窒息:这两者是吸痰最危险、最少见的风险,但是一旦发生会危及生命。所以吸痰一定要在专业医疗机构,由专业的医护人员操作。现在家用吸痰设备较多,很多家属认为既然在家都可以吸痰,应该没什么危险,这是错误的想法。所以请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以免发生意外。

5. 吸痰无效:虽然吸痰管又细又长,但是人的呼吸道其实非常蜿蜒曲折,而且越深的部位越细,所以吸痰管能插入的深度非常有限。一般只能吸出嘴巴、鼻腔、喉咙和靠近喉咙的气管上段的痰液,对深部的痰液鞭长莫及。只有靠吸痰时候刺激患者的咳嗽,把痰液咳到比较浅的位置才行。

解决吸痰配合雾化吸入、拍背排痰等方法联合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循证来源:医牛独家循证原文(点击获取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