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脑出血,到底内科治疗好,还是外科治疗好?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医牛健康资讯网综合整理 2019-11-30 脑血管病|融合病房 (2973)

“血管堵塞了”

王阿婆像往常一样,打扫好卫生起身准备去菜场,锁门前,她觉得手好像不太听使唤,但没太在意。出门一会儿,就倒地不省人事了。晨练的邻居把王阿婆送到了急诊,颈部B超显示,阿婆颈部血管有明显狭窄,只剩一点点血流。事实上这不是王阿婆第一次犯病了,也用了不少偏方,反而发作得越来越频繁和严重。经由邻居介绍,王阿婆找到了华山医院脑血管病多学科融合团队。经过详细的评估,全脑血管造影显示王阿婆除了颈内动脉重度狭窄外,脑血管也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融合团队领衔专家顾宇翔教授、程忻副教授及团队成员共同讨论后,决定给王阿婆做一个小手术——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用一个很小切口,把血管里的垃圾都掏了出来。手术之后,阿婆又按照医生给的方案规律地吃了一段时间药,在团队肢体康复小组医生的指导下,坚持做了一段时间康复锻炼。再来复查的时候,王阿婆精神状态比以前更好了,头也没有再晕过。用她自己的话说,“感觉脑子越来越清爽了”

“我才30岁就脑梗了?”

小吴是一名职场精英,平时工作压力大。最近,小吴经常感到疲倦,精力不集中,常忘记事,昏昏沉沉,有时连讲话都有影响,还经常有手脚发麻的情况。去医院做了头部磁共振,小吴发现自己年纪轻轻竟然已经有小脑梗的现象,进一步检查发现,双侧的脑动脉都有不同程度的狭窄甚至闭塞在华山医院脑血管病多学科融合病房就诊后确诊是烟雾病!在医生的讲解下,小吴了解到这一疾病的严重性。为此,神经内科团队针对他全身情况做了评估,制定了个性化用药方案以改善症状。神经外科团队则根据他的血管条件,运用了目前国际最先进的多模态影像导航以及神经电生理监测及脑血流动力学评估的方法,进行了精准的脑血流重建手术。手术后,康复护理团队又结合他的术前认知损害程度,为他量身制定了认知康复计划。没多久,小吴就康复出院,原来的不舒服全都没有了,脑子也像原来一样灵活了,继续投入到原来的工作生活中。

脑血管病,泛指脑部血管的各种疾病,包括脑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狭窄、闭塞、脑动脉炎、脑动脉损伤、脑动脉瘤、颅内血管畸形、脑动静脉瘘等,共同特点都是引起脑组织的缺血或出血性意外,导致患者的残疾或死亡

以“脑梗”和“脑出血”为代表的脑卒中,大家最熟悉,已成为我国疾病致死的第一位死亡原因。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以及肥胖、吸烟、缺乏体力活动、不健康饮食习惯等是脑卒中常见的危险因素。

融合病房,为什么融

脑血管疾病,或者是发病急、进展快,或者是患者年龄大、合并多种基础疾病,或者是兼而有之,往往是病情凶险且复杂。

对不同脑血管病患者病情的个体化精准评估,需要综合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有效融合的诊疗模式,将内科标准化的药物调控与外科精准化的手术干预综合纳入考虑,并有机结合术后康复、护理团队的专业化管理与宣教,从而在评估、治疗、恢复的过程中全面、完整且最大限度地使患者获益。
遗憾的是,由于传统的脑血管病诊疗过程缺乏一个相对高效的整合模式,同一病种的病人可能被收治于不同科室。这种治疗模式切断了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导致临床治疗和研究单一化、片面化,临床工作效率相对低下,患者也无法得到最优治疗。
华山医院脑血管病多学科融合病房的建立,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实践。作为上海市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中心,华山医院很早就开展脑血管疾病多学科诊疗的尝试。内外科融合,多学科协作,为患者提供更全面、更精准的治疗方式。在“患者至上”这一理念的基础上,由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周良辅院士指导,在华山医院副院长、虹桥院区常务副院长毛颖教授,神经内科主任董强教授,护理部副主任、虹桥院区护理部执行主任郎黎薇及各部门的协调与引领下,脑血管病融合诊疗模式的星星之火逐渐萌发。2018年,在院领导支持下,由神经外科顾宇翔教授、神经内科程忻副教授、护理部张艳蓉主管护师协作,华山医院虹桥院区开设了全新的脑血管病多学科融合病房,是上海乃至全国第一支有机结合了经验丰富的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神经康复与护理人员的脑血管病诊疗团队。

融合病房,怎么融

在融合病房,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神经介入、康复及脑血管专病护理等多学科融合,探索疾病综合化治疗新模式,尝试 大融合:

1.形式融合:脑血管病相关医护人员整合组成融合团队,纳入病房管理

2.理念融合:以患者为中心,一体化治疗护理利用各学科优势,提升就诊体验

3.技术融合:融合评估判断手术时机,简化治疗流程,提高治疗精确性,提升复杂脑血管病治疗能力,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

4.成果融合:建设公共和个性化平台,创新整合能够使用资源

病房根据脑血管病常见症状,共设个功能小组设计队徽佩戴,方便患者识别

建立了多项制度定期共同交班制度、定期联合查房制度、定期疑难及手术病例讨论制度等,针对不同病种进行床边多学科查房等,提升融合病房的协作性。

融合病房,效果怎么样

在脑血管病融合诊疗模式下,团队不断创新,协作探索脑血管病新的未知领域,在各项脑血管病的治疗上都达到了国际先进的水平。通过融合:
提升复杂脑血管病治疗能力,提升治疗规范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疾病预后,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提高患者的诊疗体验。

神经内科与神经外科优势互补,团队主要成员参与编撰2019年中国蛛网膜下腔出血专家共识,揭开了出血性脑血管病诊疗新的篇章。

团队规范化制定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救常规慢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诊疗临床路径等,涵盖急慢性脑血管病的治疗、护理、康复及诊后管理等各个方面。

团队依托脑血管病重症床位,建立了急性出血性及缺血性脑卒中诊疗绿色通道,极大提高了急性重症脑血管病的诊疗效率。

团队以烟雾病为代表的缺血性脑血管病作为切入点从原有的疾病治疗上升到神经功能修复,提高患者功能与认知能力的修复。

此外,结合基础研究及先进的人工智能方法,团队成员在脑血管病诊断与治疗方面提出了全新的方案,优化了传统的急性脑梗、动脉瘤及其他疾病的诊疗模式,大大缩短了治疗时间,提高了手术疗效相应成果发表在BrainStroke等国际知名刊物中,向全世界发出了中国脑血管病治疗的声音

脑血管病多学科融合病房相关成果受到了全世界的瞩目,应邀在各脑血管病论坛上介绍相关经验!

循证来源:医牛独家循证原文(点击获取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