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旋地转?也可能是耳朵惹的祸!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医牛健康资讯网综合整理 2020-05-02 耳石症|眩晕 (2183)

张阿婆某天起床时突然感觉到天旋地转,一定要扶着东西才能坐稳,虽然过程只有短短十几秒钟,但因为发病突然,让她很紧张,担心自己是不是“中风了”,赶紧联系了女儿将她送入医院。

经过医生的专业检查,初步排除了脑部疾病后,医生建议张阿婆去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就诊,最终,这里的医生通过变位实验等方式,诊断导致张阿婆“天旋地转”的原因并不是她所担心的“脑子的问题”,而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源于内耳的眩晕病,通常被称为“耳石症”,医学上也叫“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张阿婆一边高兴着自己“脑子没问题”,一边又将信将疑地忍不住问——

医生,为什么耳朵的问题会让我头晕?

一般人所说的“头晕”其实只是一种笼统的说法,像张阿婆这样,当头部运动到某一特定位置时诱发的,感觉自身或外物旋转、摆动、升降、翻滚、浮沉或飘移感(闭眼也不缓解),其实是一种比较典型的眩晕症,这种眩晕常常当头位变动和睁眼时会加重(比如起床时),还常常伴有恶心、呕吐、出汗、眼球震颤、站立不稳、倾倒等症状。这种发病情况可见于各年龄段,老年人中更多见。

人体维持正常的空间感觉有赖于视觉深感觉内耳前庭系统:视觉,提供周围物体的方位和身体与周围物体的空间关系;深感觉,传导关节与体位姿势的感觉;内耳前庭系统,负责传导辨认身体的方位和运动速度。在所有的眩晕类疾病中,前庭病变是引起病理性眩晕主要病因,大约占了80%,而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俗称的耳石症)是其中一种最常见的源于内耳的眩晕病

目前,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发病机制还没有统一的认识,但一般比较认可的是耳石学说,即耳石由于各种原因脱落,滑入半规管,并聚集成团,当头位改变时影响半规管毛细胞对角加速度的感知(如上图)引发了眩晕。

根据发病原因,耳石症可以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2种,临床上以原发性多见,继发性的常见于头部外伤后或内耳手术后。过去由于对耳石症的认识不足,多数此类疾病被笼统地冠以“眩晕”诊断,未能得到有针对性的治疗。

发病时特别难受,这个病是不是很严重?

恭喜你!如果你被医生判断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那你可以不必特别担心和紧张,因为这个病具有“良性的”、“自限性的”特点,大多数病人可在3-6个月内自行缓解。

但是!但是!虽然具有自限性的特点,大多数病人却会因为持续存在平衡障碍而导致生活不便,更有甚者,可能因为眩晕而导致跌倒等,酿成严重后果,所以现在一般不建议仅仅依靠观察治疗。

耳石症怎么治疗呢?

传统的抗眩晕药物不是针对病因的治疗,仅仅通过抑制前庭反射,减轻恶心呕吐等伴随症状,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近些年来,“耳石复位”的概念倍受关注并逐步得以推广。它治疗的原理是:用外力快速移动患者的头部,引导脱落的耳石回到原来的位置,以达到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目的。复位可分手法复位机械(治疗椅)复位。手法复位由治疗师手动操作,机械复位(治疗椅)依靠器械的辅助完成。

变位试验,是诊断耳石症的金标准,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通过变位实验等简单方法,医生不仅可以对耳石症进行诊断,同时可以通过复位等方法进行治疗。当然,区分不同类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需要医生根据病人具体检查结果进行专业判断,由于不同部位导致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复位方法存在差异,因此治疗也需要得到医生的专业指导

华山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亓卫东 陈仲春

循证来源:医牛独家循证原文(点击获取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