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头”等大事——警惕脑血管疾病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服务号 医牛健康资讯网综合整理 2021-07-06 脑血管疾病 (1661)

在所有脑部疾病中,脑血管病的致残率是最高的,是危害中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和痛苦。

脑血管疾病与心脏病、恶性肿瘤构成人类三大致死疾病。

这么可怕的脑血管疾病,让我们更深入的了解一下吧。

脑血管疾病有哪些?

脑血管疾病是脑血管病变导致脑功能障碍的一类疾病的总称。它包括血管腔闭塞或狭窄、血管破裂、血管畸形、血管壁损伤或通透性发生改变等各种脑血管病变引发的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障碍。脑卒中就是我们常说的“中风”,是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类型,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以突然发病、迅速出现局限性或弥散性脑功能缺损为共同临床特征,是一组器质性脑损伤导致的脑血管疾病。 

容易诱导脑卒中的因素

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低出生体重、种族、遗传因素等。 

可以控制的危害因素:包括高血压、吸烟、糖尿病、心房颤动、其他心脏疾病、血脂异常、无症状颈动脉狭窄、不合理的饮食与营养、缺乏身体活动、肥胖等。

现有的研究证据已经明确,针对上述危险因素进行积极治疗与控制,可以显著降低脑卒中发病风险。

如何预防脑血管疾病?

生活方式干预

● 合理膳食:膳食种类应多样化,且能量和营养的摄入应合理;增加食用全谷、豆类、薯类、水果、蔬菜和低脂奶制品,减少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酸的摄入。降低钠摄入量和增加钾摄入量,推荐食盐摄入量≤6 g/d。具有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者应控制每日膳食胆固醇摄入量。
● 戒烟、限酒:吸烟增加脑卒中发病风险。吸烟者应戒烟,可通过心理辅导、尼古丁替代疗法、口服戒烟药物等方式调节;不吸烟者也应避免被动吸烟。建议饮酒者应尽可能减少酒精摄入量或戒酒。男性每日饮酒的酒精含量不应超过25g,女性不超过12.5 g。
● 适量身体活动:个体应选择适合自己的身体活动来降低脑血管病风险。建议老年人、脑卒中高危人群应进行最大运动负荷检测后,制订个体化运动处方进行锻炼;健康成人每周应至少有3~4次、每次至少持续40min中等或以上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骑自行车或其他有氧运动等);日常工作以静坐为主的人群,建议每坐1h进行短时(2~3 min)身体活动。
● 控制体重:超重和肥胖者可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良好的饮食习惯、增加身体活动等措施减轻体重。超重和肥胖者应努力减轻体重,可使血压下降,也可减少脑卒中风险。

常见危险因素治疗与控制

● 高血压:高血压是脑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脑卒中的风险随着血压水平的升高而上升。降压药物治疗不仅能预防脑卒中,而且能减少由于血压升高导致的相关器官的损害,包括心力衰竭、冠心病及肾功能衰竭。因此,若有高血压,要积极治疗高血压,包括改善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
● 糖尿病:糖尿病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可使脑卒中的发病风险增加数倍,大约20%的糖尿病患者死于脑卒中。糖尿病患者的干预包括降低血糖、血压,调节血脂和抗血小板治疗。
● 心房颤动:心房颤动(房颤)是导致脑栓塞的主要原因,房颤患者缺血性卒中的发病风险增加 4~5倍。房颤患者应根据卒中的风险评估确定是否需要抗凝以及选用华法林或者新型口服抗凝剂进行治疗。
● 其他心脏疾病:除房颤外,增加脑卒中风险的其他心脏疾病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病、瓣膜性心脏病、卵圆孔未闭和房间隔瘤、心脏肿瘤和大动脉粥样硬化等。上述心脏病患者应在积极治疗和控制原发病的同时,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确定是否需要抗凝治疗。
● 血脂异常: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和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血脂异常明显受饮食及生活方式的影响,无论是否进行药物治疗,都必须坚持控制饮食和改善生活方式,在满足每日必需营养需要的基础上要控制摄人胆固和脂肪摄入。他汀类药物治疗能够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或高危患者的脑卒中风险。

需要用药物预防脑卒中吗?

是否通过药物进行预防,需要医生对脑卒中高危因素进行评估,低危人群无需使用药物进行干预,对于高危个体,根据其脑卒中风险及相关慢性病的患病情况,给予治疗性干预的药物。

服用他汀类药物时应注意:若出现肌痛、肌肉压痛或无力,应立即就诊或咨询药师,并且服药时不能喝葡萄柚汁,以免与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增加肌病风险。

服用阿司匹林时应注意:若是阿司匹林肠溶片,应空腹服用;长期服用时,还应注意胃肠道出血风险,若经常出现胃部不适或不明原因黑便等,需及时就诊或咨询药师,评估是否继续服用。

参考文献

[1]贾建平,苏川. 神经病学(第8版)[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2]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脑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2019[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9,52(9):684-709.

[3]《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全国脑血管病防治研究办公室.脑血管健康管理与脑卒中早期预防专家共识[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17,11(5):397-407.

本文作者:罗 芬,罗 霞,李一意

指导专家:屈 健,舒 怡,鲁 琼

编辑:范伟娟 胡敏珍

审核:赵丽萍

循证来源:医牛独家循证原文(点击获取链接)

以下为“医牛健康”认证广告内容:

如有任何使用问题,可添加“医牛切问®助手”微信号sh_medbulls,进行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