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走路,总是脚痛,又常摔跤、扭伤?可能是平足!

上海新华医院 医牛健康资讯网综合整理 2021-10-20 平足 (2938)

暑假期间,前来新华医院儿骨科门诊中,有不少家长是带孩子来看平足的。

儿童平足和平足症该怎么看?怎么办?新华君今天请专家和大家来讲一讲关于儿童平足的十大问题。

什么是平足?什么是平足症?

平足即扁平足,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足内侧纵弓变低或消失,脚心扁平。平足易疲劳,少数病人出现行走或站立时足部疼痛,则称为“平足症”。

什么是足弓?其作用是什么?

单足有26块骨骼,50多条肌肉韧带,骨骼、肌肉、韧带共同构成足弓,包括2个纵弓(内侧纵弓,外侧纵弓)1个横弓,足弓是人类脚的重要结构。使足富有弹性,起到减重缓冲作用,又可锁定中足关节,使脚变得坚硬,更好地推动人体活动,同时可以保护足底神经血管免受压迫。

平足有哪些影响?

平足孩子站立位从后面看,可以明显出现足跟外翻,内踝突出的表现,行走内/外八字步态,有的引起足的内侧疼痛、外侧疼痛,足部逐渐从柔软变僵硬,导致行走受限,易疲劳、易扭伤,困扰孩子的日常生活。此时则为平足症,需要到医院检查。

足弓是如何发育的?

刚出生的婴儿是没有足弓的,随着生长发育,足弓逐渐出现,有研究发现18个月婴幼儿97%是平足,3岁儿童中平足为54%,6岁降为26%, 成人中平足占15-23%,一般认为正常足弓形成于8岁左右(6-10岁之间)。男孩发病多于女孩,肥胖儿童发病率高于正常儿童。

平足的病因是什么?

平足大致可以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类。

先天性平足病因不明,可有遗传因素,疾病包括:先天性垂直距骨,跗骨融合,副舟骨等。

后天性平足病因包括:外伤性、神经肌肉性,代谢性骨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等),功能性(如肥胖)等。

如何区分生理性平足和病理性平足?

生理性平足:儿童平足大多数为柔软性(可复性)平足,活动正常,没有疼痛,畸形不严重。

病理性平足:畸形进行性进展,僵硬(距下关节活动僵硬)、疼痛,畸形严重(跟骨外翻>20)。

平足需要做哪些检查?

体格检查可以看出孩子足部的健康情况。孩子站立位,从前方和后方视诊检查前足和后足整体的力线关系,观察负重状态下足内侧纵弓的形态。

足部结构可能在非负重时表现为正常,但在负重受力后足弓消失,这常见于关节松弛的孩子,柔软性平足的孩子。从后方检查,可见受累的足跟呈外翻状,因前足外展而出现的“多趾症”。

足印法也可以用于检查平足。足底浸湿或蘸印泥后踩在白纸上留下的足印,测量足底内侧空白部分与足印的比例,可以判断平足的严重程度

另外,可以拍站立位足部x片,CT检查多用于跗骨融合或副舟骨骨性结构异常的判断;MRI则用于考虑平足由于韧带肌肉损伤引起时。步态分析对平足的判断也有一定的帮助。

平足症如何治疗?

6-8岁以下孩子由于足弓尚在发育阶段,无症状的柔软性平足不建议做任何治疗。如果有疼痛、易疲劳、易扭伤等症状时,虽然对支具治疗扁平足的作用尚无定论,但还是可以在医生指导下穿足弓垫等矫正支具、牵拉跟腱、减少体育活动等。

保守治疗6月后仍无好转,或平足畸形进一步加重时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软组织手术(如跟腱延长术),骨骼手术(跟骨截骨术、Evan截骨,三关节融合术等),距下关节制动术(用于青少年柔软性平足)。

平足症的预后如何?

大多数扁平足的孩子没有症状,对日常生活没有影响。

当平足出现疼痛进展为平足症时,不同病因引起的平足症的以及平足症的严重程度影响预后,多数平足症的孩子经过保守治疗可以缓解,即使需要手术的患儿行走和活动功能也可获得改善。

平足孩子的日常生活管理有哪些注意事项?

注意控制体重,劳逸结合,在医生指导下做足踝部的康复锻炼;

选择一双合适的鞋硬底硬帮带有足弓支撑的鞋;

可以做踮足、屈曲足趾等运动,避免长距离行走,活动后及时休息。

循证来源:医牛独家循证原文(点击获取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