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杀了真的就是抑郁症吗?
2020年底,电影院上映了一部关于“抑郁症”和“自杀”的电影,名为《如果声音不记得》,影片以一个有“特异功能的男主角”和一个“家境一般,常常见证家暴和被性偷窥的女主角”为切入点深入。影片中,女主角被确诊为“抑郁症”,接受药物治疗,但病情没有得到改善,存在反复的自杀观念甚至有冲动行为。
公众对于抑郁症的情绪特点已十分了解,但是对于抑郁症与自杀的关系(划等号/约等号)还十分模糊。
WHO做的一项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在1990-2016年期间,全球自杀死亡率上升了6.7%[1]。此外,还有研究显示,有40-70%的抑郁症患者曾经有过自伤行为[2]。那么,如此高的自杀率背后到底是什么呢?
1. 可能共病边缘性人格障碍。边缘性人格障碍是以情绪高度不稳定、人际关系不稳定、同时伴有显著的行为冲动,如自杀、自伤、自残等的一类疾病,通常起病于18周岁之前,并延续到成年。这部分病人通常起病年龄早,同时伴有情绪的不稳定性,有时患者会自述道“我看到血,我心里就会舒服”。
遇到这类人群,我们需要进行人格等方面的全面心理测评,以帮助我们筛查是否存在人格障碍的疾病共病。同时在诊疗方案的选择也要多加关注和谨慎,如:要注意到在服用抗抑郁剂治疗时是否需要联合使用心境稳定剂,在服药期间是否会出现转躁等情况。当接诊一位自杀的抑郁症患者时,我们在评估抑郁症状的同时,更多的是要关注到自杀这个敏感词汇。倘若该患者仅仅只是为了博取别人的关心和关注,并带有一定的表演性色彩,而非因为情绪问题而导致的消极观念或行为时,治疗方案的选择需要兼顾情绪和冲动行为两者。
2. 可能伴有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的种类繁多,而每个亚型的表现又各有千秋。其中有一个抑郁症不仅仅只是情绪问题,而是同时伴随着精神病性症状的产生,如幻觉或妄想。那么这一部分患者在出现自杀、自伤等行为时,有可能是因为在精神病性症状支配下出现的消极行为,而非其他问题所致。
有研究显示,精神病性障碍患者的终身自杀率约为10%,这也是导致他们预期寿命下降的原因之一[3]。基于此,在日常临床诊疗中,治疗方案的选择又会与不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患者有所不同,即在使用抗抑郁剂治疗的同时可予以抗精神病药物。
3. 可能是抑郁症本身症状的一部分。我们都知道抑郁症是一类以情绪低落、精力减退、动力不足,同时伴有消极言行等症状的精神疾病。在抑郁症患者中,我们通常可以见到很多有消极意念甚至出现消极行为的案例,那么为何这部分患者会出现如此的表现呢?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抑郁情绪导致的生活疏懒、自我评价的下降、自我感得不到满足等因素综合下出现的厌世想法或行为。
同时,抑郁情绪也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有患者甚至会觉得拖累了家人,觉得只有通过死亡才能让家人和自己摆脱困难、走出困境。此外,抑郁症患者的体内激素水平也出现了下降,这一问题也可能加重了消极问题。因此,这一部分病人一旦从厌世懒散突然转变为乐观积极,那此时需要当心可能为自杀前兆,需要家人全面照看。
4. 除此之外,精神科疾病,如:物质滥用、创伤后应激障碍、多动症、品行障碍、孤独症等;内科疾病,如:脑外伤、癫痫、多系统硬化症、认知缺陷或下降等;躯体问题,如:体重过轻、疼痛、流产、HIV(+);以及社会经济因素,如婚姻问题、失业、低文化水平、家庭结构、独居等,均也可能会出现自杀观念甚至行为。因此,如何在最快的时间内将一名自杀患者从各种可能的原因中识别定位显得十分重要。
在如今高压力、高节奏、拼勤奋、论努力的年代,人们的精神状态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在这个“谁都可能抑郁”的时代,有些事情,想着想着,就抑郁了……学会坦然,试着微笑面对,生活才会美好灿烂。
其实,患有抑郁症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没有早期干预,没有配合治疗,从而影响预后。因此,当您自觉近期有抑郁情绪且难以自我调整时,请及时到专科医院或综合性医院的精神心理门诊就诊。
[1] Mohsen Naghavi et al. Global,regional,and national burden of suicide mortality 1990 to 2016: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6.BMJ. 06 February 2019.
[2] 陈林, 吉振鹏, 杨甫德, 等. 伴非典型特征的抑郁症患者自杀未遂的危险因素分析[J].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 2017,43(5): 294-299.
[3] Sher, L. and R.S. Kahn, Suicide inSchizophrenia: An Educational Overview. Medicina (Kaunas), 2019. 55(7).
循证来源:医牛独家循证原文(点击获取链接)
热门文章
版权声明:本平台所有注明“原创”的作品,版权归“医牛”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和个人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等任何使用,未经授权使用将承担相应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 医牛健康资讯网”。本平台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图片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