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癌全国年新发病例55.5万,“吃太好、动太少”是主要原因→
大肠是结肠(包括盲肠和阑尾)、直肠和肛管的统称,位于消化道的末端。医学上,将发生于大肠的恶性肿瘤称为大肠癌。
大肠癌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分类方式,大肠癌可分为不同的类型。以肿瘤发生的部位分类,大肠癌可分为:阑尾癌、盲肠癌、升结肠癌、横结肠癌、降结肠癌、乙状结肠癌、直肠癌以及肛管癌;以肿瘤的大体形态分类,大肠癌可分为:隆起型、溃疡型和浸润型;以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分类,大肠癌可分为腺癌、特殊类型的腺癌、鳞癌、未分化癌等。根据是否有家族史分类,大肠癌可分为遗传性大肠癌和散发性大肠癌。
大肠癌的发病率仍然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根据2020年的全球癌症数据报道,大肠癌为世界第三高发的恶性肿瘤。在中国,大肠癌为第二高发的恶性肿瘤,2020年全年新发病例数高达55.5万[1],给国民健康和经济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1962年,上海市刚刚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时,大肠癌的年发病率约为8.7/10万,到2015年,上海市的大肠癌年发病率达到了65/10万,增长了7倍多。
大肠癌发病率增加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国民平均寿命提高
大肠癌是一类与期望寿命相关的恶性肿瘤,年龄越高,发生大肠癌的几率也越大。随着国民生活水平提高,人均寿命也比从前大幅提高,这与大肠癌发病率增加是密切相关的;
第二,生活方式的改变
这主要体现在饮食结构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民的饮食方式逐渐西化,肉类摄入的比例增加,蔬菜摄入的比例下降。而这种高蛋白、高脂肪、低纤维素的饮食,会极大地增加大肠癌的发病几率。
第三,诊断水平的提高
随着医疗和科技的不断发展,出现了更多、更精确的诊断设备,这使得恶性肿瘤的漏诊率越来越低,因此恶性肿瘤发现的比例也就相应的增高了。
大肠癌的预防
现代医学将疾病的预防分为三级。
一级预防是指在未发生疾病时,针对疾病的病因进行预防,是最积极、最有效的预防措施。
二级预防又称“三早”预防,即在疾病发生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在疾病初期采取的预防措施。
三级预防主要是对症治疗,防止疾病进一步进展或恶化[2]。大肠癌也不例外。
大肠癌的一级预防
即针对大肠癌的病因进行预防。首先,合理、均衡的饮食非常重要。前文已经提及,摄入高蛋白、高脂肪和低纤维素的食物是大肠癌发病的危险因素,因此避免高蛋白、高脂肪的摄入,增加富含纤维素的食物摄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大肠癌的发生。
此外,大肠癌的发生发展需要经历漫长的过程。大肠癌一般由大肠息肉及腺瘤演变而来,对于非遗传性大肠癌,此演变过程至少需要5年时间,而对于遗传性肠癌,通常也需要1-3年的演变时间。因此,在大肠息肉/腺瘤演变至大肠癌的过程中,若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理掉大肠息肉/腺瘤,也可以预防大肠癌的发生。
大肠癌的二级预防
即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大肠癌。大肠癌在发病早期常常没有明显的症状,部分人群甚至没有任何症状。当出现明显的症状时,病情往往已经进展至中晚期。
因此,笔者推荐对于无症状的一般人群从45岁开始进行大肠癌筛查,主要方式包括粪便隐血试验和结肠镜检查。当粪便隐血试验呈阳性时,需进一步行结肠镜检查。在有条件的地区,建议直接行结肠镜检查,若无阳性发现,每隔5年行结肠镜检查1次。
但是对于无症状的高风险人群,主要包括三类,第一,既往有大肠腺瘤病史;第二,有大肠癌家族史;第三,炎症性肠病的患者。
这些高风险人群的筛查时间点,建议提前至40岁开始。一旦发现早期大肠癌,应及时前往规范的肠癌诊疗中心就诊。
大肠癌的三级预防
即对症治疗。对于中晚期的大肠癌,经过合理、规范的治疗后,大多数也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需要强调的是,过去的实践已经证明大肠癌是可以预防的,通过三级预防,可以降低大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大肠癌的生存率。而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起到的作用远大于三级预防的作用。
2002年,德国将肠镜检查推荐为55岁以上公民的法定防癌筛查项目,在此后的十年里(2003-2012),德国男性大肠癌的发病率从66.1/10万降至57/10万(-13.8%),女性大肠癌的发病率从42.6/10万降至36.5/10万(-14.3%),此外,德国男性和女性肠癌患者的死亡率亦分别下降了20.8%和26.5%[3]。因此,需要高度重视大肠癌的筛查以及良好生活方式的养成。
大肠癌的治疗
现代医学认为,大肠癌是一种全身性疾病。目前,大肠癌的治疗模式为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模式,仅小部分早期大肠癌只需手术治疗而可以避免放化疗。
大肠癌的治疗方式可以分为内镜治疗、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内镜治疗即在结肠镜下局部切除治疗。手术治疗包括根治性手术治疗和姑息性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包括化疗、放疗、介入治疗、中医治疗等。
内镜治疗仅限于部分早期大肠癌,需要内镜医师严格把握适应症,同时,若术后的病理为恶性且有预后不良因素,也需要及时补充外科根治性手术治疗。
根治性手术适用于早中期大肠癌,病灶局限,此时手术可完整切除肿瘤。而姑息手术通常为晚期大肠癌治疗方案中的一部分,手术目的一般为解除并发症,缓解局部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随着医疗设备的不断更新,手术治疗的方式也已呈现多样化。大肠癌的手术可分为传统的开放手术、腹腔镜手术以及机器人手术。腹腔镜手术和机器人手术对于低位直肠癌,涉及到保留肛门时,操作上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不同的手术方式对于大肠癌的预后并没有影响,在治疗过程中均可选择,主要取决于医师的技术特点和设备的可及性。
非手术治疗在大肠癌的治疗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术后辅助放化疗和术前新辅助放化疗在不同分期和不同部位的大肠癌中,均为标准治疗模式中的重要环节。此外,近年来,免疫治疗也成为大肠癌的重要治疗手段,对于微卫星高度不稳定的大肠癌,免疫治疗的疗效非常可喜。
总之,不同类型、不同分期的大肠癌,治疗方式存在很大差异,总体呈现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模式。对于疑难、复杂的大肠癌病例,推荐进行多学科讨论,根据讨论结果,决定最终的治疗方案。
大肠癌的预后
医学上将大肠癌分为四期(Ⅰ期、Ⅱ期、Ⅲ期和Ⅳ期)。分期越早,治疗效果越好。在笔者工作的中心,经过治疗后,总体大肠癌的五年生存率可达73.87%。其中,Ⅰ期大肠癌的五年生存率为91.92%,Ⅱ期为87.15%,Ⅲ期为70.49%,Ⅳ期为27.7%。在中国,早期大肠癌的比例还很低,Ⅰ期大肠癌仅占总体大肠癌的10%左右,而在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Ⅰ期大肠癌的比例可达30%。因此,进一步提高我国早期大肠癌的诊出率,对于提高我国大肠癌的生存率、降低死亡率具有重大意义。
最后,笔者再次呼吁社会各界的朋友们,一定要重视大肠癌筛查。在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层面,我国进一步降低大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还有非常大的空间。
此外,如果不幸罹患了大肠癌,也不需要过度消极,应该勇敢面对,接受规范的治疗,进行科学的随访,总体都能取得不错的疗效。笔者相信,随着大肠癌诊治理念的不断普及,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大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最终一定会呈现下降的趋势,大肠癌的生存率也必将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R.L. Siegel, K.D. Miller, A. Jemal, Cancer statistics, 2020, 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 70 (2020) 7-30.
[2] H. Brenner, M. Kloor, C.P. Pox, Colorectal cancer, Lancet (London, England), 383 (2014) 1490-1502.
[3] H. Brenner, P. Schrotz-King, B. Holleczek, A. Katalinic, M. Hoffmeister, Declining Bowel 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in Germany, Deutsches Arzteblatt international, 113 (2016) 101-106.
文稿:蔡三军(大肠癌多学科综合诊治团队首席专家)
朗读:刘群(“声声不息”志愿者团队成员、心理医学科)
热门文章
版权声明:本平台所有注明“原创”的作品,版权归“医牛”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和个人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等任何使用,未经授权使用将承担相应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 医牛健康资讯网”。本平台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图片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