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儿童与青少年癌症近35年发病率趋势变化
引用格式
ZhaoYW, Sun PY, Xiao JY, Jin L, Ma N, Li Z, Feng GS, Huang H, Deziel NC, Ma XM, Ni X, Zhang YW. International patterns and trends of childhoodand adolescent cancer, 1978-2012[J]. 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Center, 2022, 2(2):78-89. https://doi.org/10.1016/j.jncc.2022.02.001.
2022年6月,JNCC正式出版了张亚玮教授和倪鑫教授牵头撰写的题名为“International patterns and trends of childhood and adolescent cancer, 1978-2012”的文章。文章基于五大洲癌症发病率(Cancer Incidence in Five Continents)数据库,遴选了亚洲、美洲、欧洲及大洋洲的23个国家及地区中53个儿童及青少年癌症登记中心的数据,全面评估了自1978-2012年,在长达35年的时间内儿童和青少年癌症发病率及变化趋势,并首次分析了全球青少年甲状腺癌的发病趋势。研究发现儿童及青少年癌症发病率趋势因地区、癌症类型、年龄而存在差异,具有时间变化趋势。
儿童癌症发病率趋势
整体癌症
1978-2012年期间,中国大陆、美国(不含夏威夷)、英国等11个国家及地区的儿童癌症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增幅最快的是印度,中国香港出现下降趋势。
白血病
大多数国家及地区的儿童发病率呈增长趋势,其中科威特增长速度最快,其次是中国香港和以色列。
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
超过半数国家及地区的儿童发病率无明显变化,但以色列、美国(不含夏威夷)、科威特和印度的发病率呈增长趋势,瑞士、西班牙、法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发病率呈下降趋势。
淋巴瘤
大部分国家及地区的儿童发病率在35年间趋势稳定,但法国、西班牙及挪威呈增长趋势;而中国香港、德国和日本呈下降趋势。
肾脏恶性肿瘤
印度、科威特、意大利、西班牙及澳大利亚的儿童发病率呈增长趋势,日本及法国的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其他国家及地区的发病率均保持稳定。
骨恶性肿瘤
中国大陆、加拿大、印度、斯洛伐克、丹麦、挪威、澳大利亚及新西兰发病率呈增长趋势,其他国家及地区的发病率较为平稳。
青少年癌症发病趋势
整体癌症
大部分国家及地区的青少年癌症发病率呈增长趋势,西班牙增长最快,其次为斯洛文尼亚及冰岛,包括中国大陆在内的9个国家及地区的发病率较为稳定。
淋巴瘤
中国大陆、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及大部分欧洲国家的青少年发病率呈增长趋势,冰岛增长最快。
白血病
美国(不含夏威夷)、加拿大、法国、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挪威、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青少年发病率呈增长趋势,中国香港、意大利及西班牙呈下降趋势。
甲状腺癌
半数以上国家及地区的青少年发病率呈增长趋势,增长速度最快的是法国、斯洛伐克及中国大陆。
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
中国大陆和印度的青少年发病率呈增长趋势,法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呈下降趋势,其他国家及地区的发病率较为稳定。
睾丸癌
包括美国、中国大陆等11个国家及地区的青少年发病率呈增长趋势,中国香港增幅最高。
发病率增长的可能原因
1. 癌症登记数据的覆盖率和收集能力不断提升,收集的数据质量不断改进。
2. 儿童和青少年癌症的诊断水平提高:例如影像学的普及使得脑部癌症(如恶性神经胶质瘤和毛细胞星形细胞瘤)的发病率增加,甲状腺癌的过度诊断也可能导致儿童和青少年甲状腺癌发病率增加。
3. 电离辐射:与儿童和青少年白血病、甲状腺癌和骨癌的发病有关。
4. 肥胖:与包括甲状腺癌在内的多种癌症的发病机制有关。高出生体重儿童患白血病、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肾癌和骨肉瘤的风险增加。
5. 剖宫产:剖宫产分娩被认为与儿童白血病风险显著升高有关。
6. 有机污染物: 研究提示空气污染物、杀虫剂和苯与白血病有关。双酚A(BPA)、多氯联苯(PCB)和多溴联苯醚(PBDE)与白血病、甲状腺癌和睾丸癌的病因有关。
发病率下降的可能原因
部分国家及地区儿童及青少年癌症发病率下降可能归功于癌症预防水平的提高。如日本儿童淋巴瘤发病率的显著下降,可能是由于更好地控制了EB病毒的传播,EB病毒是儿童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确定危险因素。母亲孕期叶酸摄入可能有助于降低儿童及青少年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病率。
总 结
从1978年到2012年,除儿童淋巴瘤、白血病和青少年恶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外,在本研究中大多数地区儿童和青少年大多数类型的癌症发病率均大幅增加。未来的病因学和流行病学研究应侧重于遗传和环境因素,这类研究可能会有助于解释全球癌症风险的不同模式和趋势。还应制定和实施全面的预防策略,如远离电离辐射、保持正常体重、少接触有机污染物、控制EB病毒传播、母亲孕期合理膳食营养补充等措施,以减少儿童及青少年癌症造成的发病和死亡负担。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张亚玮教授,国家癌症中心预防控制部主任,国家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家级海外高层次引进人才。主要从事肿瘤流行病及医学健康大数据研究;2021年正式加入国家癌症中心之前担任美国耶鲁大学外科结局流行病室主任,耶鲁大学癌症中心全球肿瘤学部共同助理主任,及耶鲁大学医学院和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终身制)。自2008年起作为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和美国癌症学会(ACS)项目评审专家,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致癌物评价(Monograph)评审专家,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伦理委员会委员,全球健康百科全书《Encyclopediaof Global Health》和《癌症一级预防科普教育手册》主编,肿瘤流行病及预防前沿杂志(Frontiersin Cancer Epidemiology and Prevention)和国家癌症中心杂志(Journalof National CancerCenter)副主编。承担并参与多项美国NIH、ACS、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等资助的项目,发表SCI文章360多篇。
【通讯作者】倪鑫教授,现任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主任,国家儿童肿瘤监测中心主任,北京市儿科研究所所长,首都医科大学儿科医学院院长。兼任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儿外科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小儿外科医师分会会长,中国医院协会儿童医院分会主任委员;福棠儿童医学发展研究中心理事长。《Pediatric Investigation》主编、《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等杂志编委,国家级规划教材《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编委。
热门文章
版权声明:本平台所有注明“原创”的作品,版权归“医牛”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和个人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等任何使用,未经授权使用将承担相应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 医牛健康资讯网”。本平台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图片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