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焦虑,应对特殊时期的儿童发热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 医牛健康资讯网综合整理 2023-07-25 发热 (1342)

“39.8!!!”孩子发热可能是这段时间最令家长提心吊胆的事。进入呼吸道病毒流行的秋冬季,我们身边不少不同年龄的小朋友都出现了发热症状。呼吸道病毒流行的当前,不少家长开始忧心忡忡:“我孩子会不会得了流行性呼吸道病毒感染?这样的发热应该怎么办?”

秋冬季节是普通感冒、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等一众呼吸道病毒感染流行期,还有最新流行的新冠奥密克戎病毒在一边虎视眈眈。一旦这些病毒乘虚而入,以发热为主的症状就有可能困扰着孩子。当孩子发热时,我们应该怎么办?

一、孩子发热要吃药么?什么情况下需要用药?

发热是儿童上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表现之一,体温升高代表病毒感染中常见的呼吸道病毒感染绝大多数是自限性的,所以当感染好转后,体温自然会恢复正常。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退热药不能抗病毒,吃了退热药,体温降下来也不能代表病好了。

退热的目标是什么?退热治疗的主要目标是减轻发热所致的不适,即改善孩子的舒适度,而非单独恢复正常体温。退热药不能抗病毒,因此,即使吃了退热药且体温降下来也不能代表病好了。

中国临床儿童退热指南明确建议:儿童腋温≥38.2℃或因发烧引起不适,应及时用药退热。因此,无论是在家庭护理中,还是送孩子就诊前,把握好给孩子退热的时机很重要。

二、孩子发热应该怎么办?要用什么药物退热?我想给医生看看才放心

世界卫生组织仅推荐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作为安全有效的解热药在儿科使用。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均属于OTC药物,家长可以在药房、互联网上自行购买。

退热治疗过程中,家长有5点须知:

1. 布洛芬(美林)和对乙酰氨基酚(泰诺林)对高热均有帮助,所以“高热吃美林、低热吃泰诺林”没有科学依据。孩子即使体温超过了38.5摄氏度,如果精神情况都好,退热药物治疗亦可以暂缓。

2. 退热治疗药效一般维持时间8小时左右,个体差异不同,所以用药后观察到体温有下降即可,并不要求退至正常体温。

3. 非超高热(体温超过41摄氏度),无脱水倾向或基础疾病(神经系统等)患儿,没有必要两种药物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交替使用。更加不推荐退热药与含有退热成分的复方感冒药合用。

4. 注意退热期间的水分补充,包括饮水、喂奶、水果等食物均可。

5. 物理降温作为辅助治疗,并不一定要用,出发点以孩子感觉到舒适为主(温水洗浴、冰冰贴都可以)。注意要让孩子穿着宽松的衣物,千万不要用捂热出汗的方式,很危险!

家长们请注意:如果您的孩子呼吸道感染发热,退热或者低热期间精神好,吃得好、玩得好,无明显伴随不适,那么居家治疗问题不大!

如果孩子有进一步的症状加重,发热特别是高热持续,并且出现了惊厥、呼吸困难、吐泻不止,精神异常萎靡等任意一种情况,则需要尽快就医了。

三、家里小宝宝才5个月,昨天发热了,居然接近40°C,这个怎么办?

与年龄较大的儿童和成人相比,幼儿的散热机制较差,儿童表面积体重比高于成人和体温调节效率低于成人,是导致儿童比成人更容易出现高热的两个原因。

一项调查幼儿和成人体温调节的研究指出,儿童的出汗和皮肤温度调节不足以阻止体温升高,表明婴幼儿由于体温调节系统不成熟,体型较小而较容易出现高热。我们需要警惕:当<3月龄的婴儿,体温≥38℃或 3~6月龄婴儿,体温≥39℃为严重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之一,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四、市场上退热药那么多,有胶囊、有药片、有肛栓,还有糖浆混悬液?我们应该如何选择?

口服剂型为儿童退热首选。

6岁以下儿童优先选择混悬滴剂或混悬液,根据儿童年龄角度考虑,0-3岁优选混悬滴剂6岁以下儿童优选混悬滴剂和混悬液。

病毒感染高发期间,各种呼吸道病毒离孩子很近但也可以离孩子很远。家长们应当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进行科学喂养和护理,克服焦虑,积极应对!

循证来源:医牛独家循证原文(点击获取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