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消化道隐匿症状不可忽视!华山医院消化道早期肿瘤诊治专病门诊守护您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订阅号 医牛健康资讯网综合整理 2023-09-08 消化道早癌 (1517)

曾经有患者因腹胀、嗳气来医院做胃镜检查,胃镜结果提示为“糜烂性胃炎”,做了活检后,病理结果提示黏膜固有层内见印戒样细胞,结合免疫组化结果,符合印戒细胞癌,Lauren分型弥漫型。

患者十分焦虑,担心自己已属“肿瘤晚期”,同时又害怕外科手术的创伤及化疗的副作用。开导病人后,我们推荐他进一步完善电子放大内镜,同时结合色素内镜等检查,结果显示这位患者患有早期黏膜内癌的可能性较大,于是推荐患者住院并进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这种手术时间短、风险小、创伤小、花费少。术后,患者各种指标正常,长期在门诊随访胃镜,也没有再次复发。

据调查,我国居民的首要死亡原因是恶性肿瘤。所有恶性肿瘤中,结直肠癌、胃癌、食管癌的发病率分别位于第二、三、六位,胃癌、结直肠癌、食管癌的死亡率位于第三、四、五位。我国消化道肿瘤发现时机多属中晚期,总体5年生存率不足20%,而早期消化道肿瘤5年生存率则有90%以上,甚至可完全治愈。

一、什么是消化道早癌

消化道早癌是指浸润深度不超过黏膜下层的消化道肿瘤,包括早期食管癌、早期胃癌、早期结肠癌,因尚属早期,病灶局限、转移风险小(不是完全没有转移风险),所以治疗效果好。患者通常症状轻微或完全无症状,容易忽视。

二、哪些人需要警惕消化道早癌

随着年龄增加,我国40岁以上人群的胃癌、结直肠癌、食管癌发病率快速上升。因此,我们通常推荐40岁以上的人群警惕消化道早癌,特别是有肿瘤家族史、不良生活习惯或来自高危地区的人群,有报警症状的患者不作年龄限制。

指南推荐早期食管癌的筛查对象

年龄大于45岁且有以下任意1条及以上者:

(1)长期居住于食管癌高发地区;

(2)有食管癌家族史;

(3)患有食管癌前疾病或癌前病变(Barrett食管、食管鳞状上皮低级别上皮内瘤变);

(4)具有其他食管癌高危因素(吸烟、重度饮酒、头颈部或呼吸道鳞癌等),或有上消化道症状:吞咽困难、腹痛、腹胀、反酸、烧心等。

指南推荐早期胃癌筛查对象

年龄大于40岁且有以下任意1条及以上者:

(1)Hp感染者;

(2)既往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胃癌前疾病;

(3)胃癌家族史;

(4)存在胃癌其他高危因素(高盐、腌制饮食、吸烟、重度饮酒等);

(5)胃癌高发地区人群,或有上消化道症状:腹痛、腹胀、黑便、呕血、贫血、纳差、消瘦、或消化道肿瘤标志物升高等。

指南推荐早期结肠癌的筛查对象

年龄大于50岁或有以下任意1条及以上者:

(1)一级亲属有结直肠癌史;

(2)本人有癌症史(任何恶性肿瘤病史);

(3)本人有肠道息肉史;

(4)同时具有以下2项及2项以上者:

1)慢性便秘(近2年来便秘每年在2个月以上);

2)慢性腹泻(近2年来腹泻累计持续超过3个月,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在1周以上);

3)黏液血便;

4)不良生活事件史(发生在近20年内,并在事件发生后对调查对象造成较大精神创伤或痛苦);

5)慢性阑尾炎或阑尾切除史;

6)慢性胆道疾病史或胆囊切除史。

三、如何发现消化道早癌

目前,国内外推荐的消化道早癌的筛查手段为内镜,如胃镜、肠镜等。胃镜检查是指将前端带有微型摄像机的软管经口通过咽、食管进入胃、十二指肠,实时显示所经过消化道黏膜细节,必要时可以对可疑病变行病理活检明确诊断。肠镜同理,软管由肛门进入,检查结直肠病变。普通白光内镜检查可以胜任大部分的筛查工作,但对可疑病灶的精查有赖于更先进的内镜技术。

内镜可采用不同光源和波长的窄带光,切换不同工作模式观察病灶细节,比如窄带成像(NBI)、亮蓝光成像(BLI)、联动成像(LCI)、放大内镜(ME)、或结合超声内镜(EUS)等,帮助判断病灶的性质、大小、浸润深度,结合活检病理来指导后续的治疗方案。

四、如何治疗消化道早期肿

消化道早期肿瘤因局限在黏膜层及黏膜下层,可以采用内镜治疗,相比传统手术治疗,时间短、风险小、创伤小、花费少。根据消化道早期肿瘤的性质、形状、大小,可采用圈套器冷切除(CSP)、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等内镜治疗技术,达到根治的目的。

五、消化道早期肿瘤术后随访

随访时间主要根据术后病理的组织学类型、切缘、浸润深度、血管或淋巴管侵犯与否决定,必要时需要追加外科手术治疗或放化疗。

(1)食管早癌术后随访:在治疗后第3、6、12个月复查,后续每年复查1次。对于多发食管癌灶及食管碘染色多部位不染者,因异时性食管癌发生率高,建议治疗1年后仍持续每6个月复查1次。每次内镜复查应予碘染色,发现可疑病变时予以活检。随访过程中如发现病变残留、局部复发或新发病灶,可再次予以内镜下治疗,治疗失败者可追加外科手术或放化疗。

(2)胃早癌术后随访根据eCura评价系统制定随访策略:

1)eCura A : 每6-12月内镜随访;

2)eCura B : 每6-12月内镜+B超或CT随访;

3)eCura C1:建议行补充治疗(手术或内镜治疗)或密切随访;

4)eCura C2:建议手术治疗,或充分知情后随访;

(3)结直肠癌术后随访:在治疗后第6、12个月复查,后续每年复查1次,并行肿瘤标志物及相关影像学检查。分片切除病例按复发风险首次复查在3-6个月内为宜。

六、消化道癌前病变随访策略

(1)胃癌前状态及癌前病变术后随访

1)局限于胃窦、伴有肠化生的轻中度萎缩性胃炎患者可每2~3年复查胃镜。

2)累及全胃的重度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患者,建议每1~2年复查高清染色放大胃镜。

3)单一黏膜部位肠化生伴胃癌家族史,或存在顽固Hp相关胃炎的患者,可考虑3年内复查胃镜。

4)上皮内瘤变患者建议治疗后3~6个月复查高清染色内镜。

(2)结直肠息肉/腺瘤术后随访:

注:初次结肠镜需准备良好、到达回盲部、保证足够退镜时间的高质量结肠镜检查,并完整切除所有病变。若初次结肠镜检查质量较低,可适当缩短随访间隔。按照WHO2010的标准,锯齿状息肉病综合征定义为符合以下1条标准:(1)乙状结肠近端的结肠中发现≥5个锯齿状病变,且2个或2个以上>10 mm;(2)有锯齿状息肉病家族史的受检者在乙状结肠近端的结肠发现任何锯齿状病变;(3)>20个锯齿状病变,且分布于整个结肠。

文丨消化科 邱志兵 廖阳勃

审核丨消化科 钟良 丁伟群

循证来源:医牛独家循证原文(点击获取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