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报告中的这些“囊肿”,会癌变吗?
王先生今年单位体检,检查报告显示右侧肾脏上有一个直径3cm的囊肿、肝脏2cm囊肿......看到报告上的“囊肿”,王先生又急又怕,到底什么是囊肿?会不会癌变?
如今,健康体检的重要性已逐渐被人认识,超声检查也成为日常体检的重要项目之一。不少健康人群在体检时发现“肝囊肿”、“肝脏囊性灶”,“肾脏囊肿”等,对于一些缺乏医学知识的人来说,这些词汇既陌生,又让人不安。
本期推文,我们邀请肝脏外科、泌尿外科专家揭晓关于“肝囊肿”“肾囊肿”的秘密。
01肝囊肿和肾囊肿的“囊肿”有什么差异?会发生癌变吗?
肝囊肿
肝囊肿是一种常见的肝脏良性疾病,俗称“肝水泡”,形状多为圆形或者椭圆形,由囊壁和囊液组成,囊壁外层为胶原样组织,囊液多为澄清透明或淡黄色的液体。
肝囊肿以单发多见,发生率约2.5%-18%,女性居多,以20-50岁年龄段多见,亦可多发,常合并肾囊肿,亦有合并胰、脾、卵巢等囊肿。
目前主要认为,肝囊肿是胚胎时期胆管发育异常造成的,一些胆管退化与通道失去连接,异常胆管内上皮细胞由于逐渐生长和分泌液体,就形成了“水囊”样的病变。
大多数情况下,肝囊肿的发展保持静止状态,增大不明显,绝大多数不会发生癌变。但在临床上有两种少见情况需要警惕:
1.囊肿样肝癌,常被误诊为肝囊肿;
2.具有较长的肝囊肿病史,随访中观察到囊肿壁出现结节状,同时合并一些肝癌指标较高。
肾囊肿
肾囊肿俗称“水泡”,其发病率非常高,在50岁以上的人群中,超过50%都会有或大或小的肾囊肿。单纯性肾囊肿的囊壁很薄,为单层扁平上皮,囊内含清亮浆液性液体。
单纯性肾囊肿一般是良性病变,自然演变过程比较缓慢,通常数年内才会增大1cm。但是肾囊肿也有可能变成癌,其恶变率为3%~7%。肾囊肿发生恶变的特征性表现主要有:囊肿的囊壁增厚、钙化,囊肿内出现分隔、出血和新生物等,如果不重视,或者掉以轻心,非常容易漏诊和误诊。
大多数单纯性囊肿大多是后天形成,最初是由于肾小管梗阻堵塞形成小憩室,然后液体不断积聚,憩室不断增大而形成囊肿。而多囊肾则主要由于先天遗传性因素,存在基因缺陷,导致两侧肾脏出现无数个大小不等的囊肿。
传统医学认为肾囊肿多是由于先天遗传或后天失养,肾气受损,络脉不和,致肾脏血水内聚而产生的内脏囊性疾病。
从囊肿的形成过程,我们可以知道,绝大多数的囊肿只会越来越大,不会自行消失。当囊肿形成以后,且不断长大,可能还会牵拉肾脏包膜或者压迫肾盂,从而导致患者出现局部隐痛、胀痛等症状。
有时囊肿增大过程中可能会挤压肾脏实质,从而导致肾脏丧失部分功能。甚至还有部分患者可能会引起局部引流障碍,此时容易导致囊肿发生破裂、出血或者是感染等情况。
此外,前面我们提到过,还有部分患者发现后并未进行积极治疗,病变持续进展,存在一定恶变概率。
02肝囊肿和肾囊肿需要干预治疗吗?如果干预治疗,目前有哪些方法?
肝囊肿的干预策略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王鲁教授介绍,并不是所有的肝囊肿都得治,有几种情况需要积极治疗肝囊肿:
1.肝囊肿较大(>5cm)或出现压迫症状(压迫胃壁引起餐后饱胀,或压迫胆管引起黄疸等)。
2.短期内快速生长。
3.继发感染。
4.继发出血。肝囊肿治疗首先推荐微创外科切除,利用囊肿去顶术或囊肿切除术,术后效果良好,复发的风险也低。
然而,具体的手术方式需要由肝脏外科医生结合患者的影像对囊肿大小以及囊肿与肝脏的周围血管、胆管等解剖结构毗连关系综合评估决定。
肾囊肿的干预策略
目前临床上诊断肾囊肿比较可靠的方法有B超、CT检查和MRI检查。临床医生可以通过肾囊肿的B超、CT和MRI表现,对肾囊肿进行分级,该分级系统被称为“Bosniak分级系统”,简单地说,就是:
I级囊肿:单纯良性囊肿,囊壁薄、无分隔或钙化,囊液为水;
II级囊肿:良性囊肿,伴有细小分隔和或钙化点,分隔无强化;
III级囊肿:囊壁厚,囊内多分隔和钙化,分隔有强化,超过50%几率可能为恶性囊肿;
IV级囊肿:囊肿内含有强化的软组织成分的恶性囊肿。
因此,对于I~II级囊肿,大多数情况是良性病变,可以选择观察随访,而III~IV级囊肿,有很大概率是肾脏恶性肿瘤,应尽快手术探查和切除。
此外,如果囊肿中存在出血的情况,一般要积极进行对症止血治疗,包括进行介入栓塞止血;如果囊肿发生感染,要进行抗感染治疗;如果囊肿发生破裂,还要判断囊肿破裂的严重程度,必要时采取相应手术治疗。
03无需处理的肝囊肿和肾囊肿需要如何随访?饮食应该如何进行?
王先生最终通过增强CT等检查明确了他的右肾囊肿是一个单纯性囊肿,Bosniak分级为1级,因此可以定期复查随访观察。肝脏囊肿较小,没有出现其他临床症状,也可以保持定期随访观察。王先生这才松了一口气。
那么,无需处理的肝肾囊肿需要如何随访呢,饮食应该注意哪些?
肝囊肿的随访策略
一般而言,对于肝囊肿的直径小于5cm,没有临床症状的患者,是不需要治疗的,但也不能对肝囊肿完全忽视不管,需定期复查观察肝囊肿的大小变化。
王鲁教授介绍,新发的肝囊肿,2年内尽量每三个月到半年内复查一次肝脏B超,评估肝囊肿的生长速度;对于短期内大小变化不大的患者,可以适当延长随访时间,每半年或一年做一次B超。同时建议患者保留每次检查结果,以便对比其前后变化,如能争取在同一个B超医生做检查更好。
不治疗的肝囊肿要保持正确的生活和饮食习惯,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忌饮酒、辛辣油炸油腻食物,同时要注意休息,不要熬夜,适当锻炼。
肾囊肿的随访策略
绝大多数肾囊肿无症状,对人体健康通常也不会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可以选择随访观察。如果囊肿较小,而且患者没有任何不适的症状,可以暂时不做任何治疗;但要定期复查,观察囊肿是否继续增大,以及增大的速度如何。
有症状或囊肿较大(直径>4cm),在明确排除恶性肿瘤后,首选采用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将囊肿的“屋顶”掀掉,不让囊液积聚。其优点是创伤小,复发率低。在怀疑囊肿有恶变可能时,更应及时手术探查,如果有必要,应完整切除肾脏病变。
此外,可以试试以下几点对肾脏有益的日常生活建议:
1.食物的多样性:吃多种蔬菜、水果和粗加工的主食,以植物性食物为主。每天都保证3~5种蔬菜,2~4种水果,特别注意摄入富含维生素A原的深色蔬菜,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
2.维持适宜的体重,避免体重过轻或过重。
3.保持适宜的体力活动,积极参加适宜的体育活动。
4.严格戒烟,建议不要饮酒。
5.每天红肉(指牛、羊、猪肉及其制品)的摄入量在80g以下,尽可能选择禽肉和鱼肉;减少豆制品(豆腐等)摄入。
6.限制动物脂肪摄入,选择植物油也要限量,总脂肪和油供能占总能量的15%~30% 。
7.饮食宜淡不宜咸,每天用盐不要超过6g,过量的盐会损伤肾功能;并限制糖分的摄入。
8.不吃霉变和变质的食物。烹调鱼、肉时温度不要太高,不吃烧焦的食物,不吃烤肉和腌腊的食物。
9.对食物添加剂、农药及其残留物和其他的化学污染物,要监测其安全限量。
10.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某些抗生素等。
11.积极监测、控制血压在正常范围;同时也要控制血糖正常。
撰文: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张海梁(泌尿外科)、吴医斌(肝脏外科)
编辑: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王广兆、朱一齐
热门文章
版权声明:本平台所有注明“原创”的作品,版权归“医牛”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和个人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等任何使用,未经授权使用将承担相应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 医牛健康资讯网”。本平台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图片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