屁多屁少都有事?关于这些“屁事”真的要看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医牛健康资讯网综合整理 2024-05-15 (183)

对于“放屁”

大家都习以为常

但是在人多的地方

还是难免尴尬

最怕突然来个“响屁”

真是要换个星球生活了
然而

小小“屁”事有时能揭示

大问题......

“放屁”与我们的健康可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些“屁事”~

01 为什么会放屁

这得从我们吃下的食物说起。食物在经过口腔的咀嚼和胃的消化后,进入小肠进行吸收。剩余的部分进入大肠,在这里,食物残渣中的水分被吸收,形成粪便。而在这一过程中,肠道内的菌群会释放出气体,这些气体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我们吃下的食物在经过胃酸和酶的作用后,产生的气体;二是在我们的肠道中,大约有400多种细菌,它们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会产生硫化氢、氨等气体。

那屁又是怎么产生的呢?

其实,当我们在吞咽食物的时候,也会将一部分空气吞入胃中。这部分空气一部分会被血液吸收,另一部分则进入小肠和大肠,并随着肠道的蠕动排出体外,形成了屁。正常情况下,每人每天肠道内的气体量大约为1000毫升,这些气体大部分会被血液吸收,只有一小部分会形成屁排出体外。

屁的成分也是多种多样的。一般来说,屁中大约99%的成分是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无臭气体,而其余1%则是那些富含高淀粉、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如肉类、豆类、奶制品等,在经过肠道菌群的分解过程中,产生的氨、硫化氢、吲哚等有臭味的气体。正是这1%的气体,让屁有了独特的味道。每个人的肠道菌群不同,饮食习惯和结构不同,因此每个人的屁的气味和成分也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健康的成年人每天放屁次数大约在10-20次。如果放屁次数过多或气味过重,可能表示肠道功能紊乱或者饮食中摄入过多易产气的食物。

02 屁异常就是生病了?

屁的异常表现并不一定意味着疾病的降临。在许多情况下,屁的改变可能是由于生理因素所导致的。例如,当我们摄入过多不易消化的食物,或者在紧张、焦虑的状态下,肠道的蠕动可能会加快,导致屁的产生增多。这些情况下的屁改变往往是暂时的,通过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即可得到改善。

然而,如果屁的异常表现持续存在,或者伴随有其他消化系统症状,如腹痛、腹泻、便秘等,这可能提示我们肠道健康出现了问题。例如,肠易激综合征、炎症性肠病等疾病都可能导致肠道功能紊乱,引发屁的异常。此外,某些药物、食物过敏反应也可能会影响肠道的正常运作,从而导致屁的改变。

比起屁太多,医生有时候更担心的是“不放屁”——排气突然减少或者停止往往提示肠道蠕动减弱,要警惕“肠梗阻”。

总之,如果对自己的屁有疑虑或出现其他消化系统问题,及时就医是明智的选择。医生可以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来评估肠道健康状况。在医生的指导下,我们可以获得个性化的治疗建议和调整方案,从而更好地维护肠道健康。

03 如何改善胃肠道不适

为了维护肠道健康、减少放屁和改善胃肠道不适的问题,我们需要保持饮食的均衡与合理。避免摄入过多的高糖、高脂肪、高盐食物,这些食物容易造成胃肠道的负担,导致肠道菌群失衡、消化不良等问题。摄入适量的高纤维食物如蔬菜、水果、全麦面包等则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增加粪便体积、避免便秘,从而减少肠道内气体的积聚。

除了调节饮食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小技巧可以帮助你改善这一状况:

1. 慢慢咀嚼食物:充分咀嚼食物有助于减少消化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因为小颗粒更容易被肠道吸收,从而减少气体产生。

2. 避免吞咽空气:吃饭时避免说话或吃得过快,以免不自觉地吞咽过多空气,引起胀气和屁多。

3. 穿宽松衣物:穿着宽松舒适的衣服,尤其是裤子和腰带的位置,避免穿紧身衣物或束腰,以免限制腹部呼吸和肠道蠕动。

4. 保持良好心态:保持心情愉悦,避免过度焦虑和压力,有助于改善肠道健康。

5. 定期排便: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便秘,有助于减少肠道内气体的积聚。

本文作者: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张宁萍

循证来源:医牛独家循证原文(点击获取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