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癌:这种女性疾病隐藏在“沉默”的日常中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医牛健康资讯网综合整理 2024-05-27 卵巢癌 (137)

家住顾村的陈阿姨,今年62岁,绝经已有12年了。阿姨向来自觉“身体健康”,所以一直没有定期体检的习惯。

“我就偶尔便秘,很多阿姨妈妈都是这样的,小腹鼓一点好像也正常呀。”

听陈阿姨说,她近期觉得自己腹围有点增大,当时以为是吃的多又胖了,没有引起重视。然而有一天,陈阿姨突然感觉下腹胀痛,来到华山医院宝山院区急诊就诊后,影像学检查提示:盆腔巨大占位。

请妇产科会诊,考虑为卵巢来源的恶性肿瘤,须手术治疗。陈阿姨的儿子很着急,连忙向医生咨询。

“我妈妈到底什么病啊?”

考虑卵巢来源的恶性肿瘤,根据查体和影像学提示,这个肿瘤非常大,直径超过20公分,有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可能,具体类型和肿瘤分期要看手术后的病理才能决定。

卵巢癌是妇科三大肿瘤之一,发病率仅次于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但死亡率最高,俗称“妇癌之王”。

上皮性卵巢恶性肿瘤最常见,但约70%的患者发现时都已处于晚期!

“我妈妈平时身体很好,也没有不舒服,为什么一发现就是晚期啊?”

卵巢位于盆腔,发展空间大,早期没有特异症状。再加上中老年女性一般都有些腹型肥胖,就算肿瘤长出盆腔,也不易察觉,直到出现明显的下腹胀腹痛,有了明显的腹水,或者因肿瘤压迫,出现恶心、呕吐、大小便习惯改变,更或者出现胃口差,消瘦等症状才会就医。

因此,卵巢癌早期不容易被发现,很多在早期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都是通过定期妇科体检发现的。

完善了术前评估后,宝山院区妇产科丁鼎主任及团队给陈阿姨实施了经腹的卵巢肿瘤细胞减灭术。术中探查发现,肿瘤大小已经超过20公分,不仅侵犯了多处结肠小肠系膜、腹膜、大网膜,还和肠道粘膜紧密的粘连在了一起。同时,因为患者的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肿大,紧贴着腹主动脉,周边都是大血管,出血风险也很大,导致手术的难度系数迅速升高。

在团队的默契配合下,手术过程很顺利,将肿瘤和盆腔转移病灶全部切除,没有残留。术后病理提示:陈阿姨的右侧卵巢肿瘤属于卵巢高级别浆液性腺癌,她的肠系膜、腹膜及大网膜也可以观察到病灶,并且已经转移至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处。术后诊断:右侧卵巢高级别浆液性腺癌IIIC2期。

术后,陈阿姨的儿子询问:

“我妈妈现在做完了手术,恢复也很好,精神好,吃饭香,为什么还要化疗?听说化疗很伤身体,我不想我妈妈遭罪啊!”

陈阿姨的卵巢恶性肿瘤属中晚期,并且已经出现了卵巢外的转移,手术的目的是为了最大程度切除所有肉眼可见的肿瘤,但化疗的作用则是阻止癌细胞“卷土重来”,进一步阻碍它生长,提高卵巢癌术后疗效,对改善预后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医生会在化疗过程中会严密监控,积极防治化疗的副反应,将发生风险降到最低。

卵巢癌,这一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对女性的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但只要我们了解它,采取适当的预防和应对措施,就有可能降低其发生风险,提高早期发现和治疗的机会。

卵巢癌要如何预防?

均衡饮食:研究显示,高脂肪、高蛋白、高热量的饮食与卵巢癌的发生有一定的关联。因此,我们应该限制这些食物的摄入,多食用富含纤维素、维生素A、C以及胡萝卜、蔬菜等食物,这些食物有助于降低卵巢癌的风险。

定期体检:尤其是30岁以上的女性,每年应进行一次妇科检查,包括盆腔妇科检查、宫颈细胞学、超声、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查等。对于高危人群,如家有卵巢癌家族史、长期应用激素类药物或经过放射治疗的人群,应增加检查频率和进行更详细的检查。

延长哺乳期:研究发现,延长哺乳期可以降低卵巢癌的风险。

卵巢癌有哪些症状?要如何治疗?

卵巢癌早期症状不明显,因此很容易被忽视。当发现腹部不适、疼痛、食欲不振、疲劳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检查。超声检查能够及时发现盆腔包块,为早期治疗提供机会。

1、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是治疗各种病理类型卵巢肿瘤的首要治疗手段;手术的目的在于探查盆腹腔肿瘤的种植播散程度,并尽可能切除肉眼所见的病灶,让肿瘤负荷减轻,增加后续化疗及靶向维持治疗的疗效,提高患者的生存时间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化疗

化疗是通过药物杀伤快速增殖的细胞,通常无选择性,因此可同时杀伤肿瘤细胞和部分正常细胞。有时,化疗也可用于手术前,以使肿瘤缩小,为手术的完整切除,提高手术切除满意程度创造条件。

3、靶向治疗

靶向治疗特异性针对癌细胞和组织,对正常细胞的影响较小。靶向治疗主要包括PARP抑制剂、抗血管生成制剂等。

高危人群也有预防方法

如果有一级亲属(母亲、姐妹或女儿)患有卵巢癌或乳腺癌,可能提示有遗传性基因突变的风险,如BRCA1或BRCA2基因。好莱坞著名女星安吉丽娜·朱莉手术预防性切除了乳腺,卵巢和输卵管,就是因为朱莉检查出带有BRCA1基因缺陷,并且拥有癌症家族史。但这一决策需要在医生的专业建议下进行,充分考虑利弊。

总之,卵巢癌的防治需要我们从多方面着手,包括均衡饮食、定期体检、早期发现与治疗以及高危人群的预防性措施。只有全面了解并采取相应的行动,我们才能更好地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敲黑板!看答案!

一定要重视体检。

及时发现和诊断是“救命”的第一步。系统而规范的进行治疗是真正延长“生命线”的保证;合理规范的全程随访和管理,更是重中之重。

文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曹瑞勤

审核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丁鼎

循证来源:医牛独家循证原文(点击获取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