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怕与人打交道,我是社恐吗?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医牛健康资讯网综合整理 2024-05-29 社交焦虑障碍 (133)

社交焦虑症状发生得比其他精神障碍早

社交焦虑障碍常伴有其他精神障碍,大概有72%的患者会同时共病其他精神障碍。最常见的共病是其他焦虑障碍、抑郁和物质使用障碍,其次是回避型人格障碍、躯体变形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等。社交焦虑障碍增加患者抑郁发作、物质滥用及心血管疾病风险,例如,提高物质滥用迁延风险,恶化抑郁严重程度,包括自杀倾向、社会功能受损、求助倾向减弱等。

通常,患者的社交焦虑障碍早于其他精神障碍发生,往往由恐惧社交的痛苦及损害而继发,如社交孤独所致的抑郁,为应付社交焦虑导致酒精及物质滥用行为等。社交焦虑障碍患者具有很高的物质滥用危险性,几乎所有研究均显示社交焦虑障碍先于物质滥用。大量研究显示,社交焦虑障碍共病患者的家庭、职业及社会功能受限严重,导致病程延长,花费的医疗卫生资源多。

社交焦虑障碍常因被误解而耽误诊治

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是社交焦虑障碍的有效治疗手段,但由于该病经常被误解为“害羞”,故很多社交焦虑障碍患者并未得到充分治疗。美国一项全国调查发现,罹患社交焦虑障碍的个体中仅有35%接受了针对社交焦虑的治疗。我国社交焦虑障碍的诊治率更低,超过90%的社交焦虑障碍个体报告存在社会心理功能损害,如辍学风险升高、工作能力受损、社会经济地位下降及生活质量受损等,其中超过三分之一的个体社会心理功能受损达重度,社交焦虑障碍给个体及社会带来很大的经济负担。社交焦虑障碍与抑郁障碍共病时,往往抑郁障碍获得准确识别,而更为持久的社交焦虑障碍易被忽视。

熟人也会成为患者恐惧的对象

社交焦虑障碍的临床表现为在社交场合出现显著的害怕或焦虑。轻者表现为与人接触交往时腼腆、害羞、不自然、紧张,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交际能力; 显著者表现为操作性社交恐惧,核心症状是害怕在小团体中被人审视,害怕做出令人尴尬的行为,一旦发现别人注意自己就不自然,不敢抬头、与人对视,甚至觉得无地自容,不敢在公共场合演讲,开会不敢坐在前面,回避社交;在极端情形下可导致社会隔离。

常见的恐惧对象可以是异性、严厉的上司和未婚夫(妻)的父母亲等熟人,可伴有自我评价低,害怕被批评,有脸红、手抖、恶心或尿急等症状,甚至发展到惊恐发作的程度。患者常主动回避社会交往,或者带着强烈的害怕或焦虑去忍受。部分患者可能伴有突出的场所恐惧与抑郁障碍,部分患者可能通过滥用药物或酒精来缓解焦虑而最终导致物质依赖,尤其是酒精依赖者居多。

儿童社交焦虑障碍的焦虑诊断有特定对象

儿童与青少年的社交焦虑障碍表现与成人有所不同,他们很少认识到自己对社交情境的远离和恐惧是不合理的。引起社交焦虑的情境主要发生在课堂、聚会或学校演出中。儿童社交焦虑障碍的焦虑必须出现在与同伴交往时,而非仅仅与成年人交往时。

儿童与青少年的害怕、恐惧也可能表现为在社交场合哭喊、发怒、惊吓、依赖或退缩;回避是常见的,且较成年人范围广,除了学校外,还可表现为回避约会。有些儿童与青少年回避现象较为严重,甚至拒绝上学;有些较轻,表现为过度准备可能的课堂提问和与同学交流的话题及用语,或转移注意力及减少目光接触等。2/3的社交焦虑障碍可以和其他焦虑障碍,如特定恐惧症、惊恐障碍共病,部分可共病抑郁障碍。

按照DSM-5有关社交焦虑障碍的诊断标准,社交情境特别儿童的焦虑症状必须在与同伴交往时产生;焦虑可表现为哭闹、发脾气、惊呆、依恋他人、畏缩或不敢在社交情境中讲话。不管几岁,均要求这种害怕、焦虑或回避的时间通常持续至少6个月。儿童中短暂的社交恐惧很常见,但不一定是社交焦虑障碍。

本文刊登于2023年4月刊《自我保健》杂志

文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精神医学科 邵春红

循证来源:医牛独家循证原文(点击获取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