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么痛的领悟!测血糖有讲究,测错可就白疼了!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医牛健康资讯网综合整理 2024-05-30 血糖|血糖监测 (168)

什么是血糖?

血糖就是血液中葡萄糖的浓度。健康人能够控制血糖的波动,空腹时血糖能稳定在3.8 -6.1mmol/L之间,进餐后血糖不会超过7.8mmol/L。

人体怎么维持血糖正常?

血糖值受我们体内几种激素的影响,会在一定范围内波动,而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能使血糖下降的激素。

当我们饿肚子时,或者刚刚进行了剧烈运动消耗了能量之后,作为能量来源的血糖便会减少,这时,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这两种激素就会刺激身体产生葡萄糖,提高血糖值,来支持进一步的活动。

我们用餐后,随着营养物质的吸收,血糖值也会随之提升,但这些吸收的葡萄糖不会都作为能量被马上消耗掉,多余的部分将会以糖原的形式储存在肝脏和肌肉中,如果还有盈余,就会转化成中性脂肪,储存在脂肪细胞中,这个过程,我们称为葡萄糖代谢。在这个代谢过程中,在活跃的胰岛素帮助下,把富余的葡萄糖储存起来,同时将血糖值调节到正常范围。

为什么要监测血糖水平?

血糖监测是了解患者病情、评价降糖治疗效果、指导调整饮食及用药的重要手段,是优化血糖管理的基础。

血糖保持在目标水平有助于避免严重并发症,包括急性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乳酸性酸中毒和高渗性高血糖状态;血糖长时间过高会损害多个器官和系统中的小血管和大血管,导致严重后果,如视力障碍和失明,足部溃疡、感染和截肢,肾衰竭和透析,心脏病和卒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

重点来了,

血糖监测就是测空腹血糖?

末梢血是我们常用的血糖自我监测的方式,使用血糖仪配套的采血笔轻轻扎一下自己的手指尖,就能够轻松、快捷地获得血糖数据。

但末梢采血不可避免会带来疼感痛,尤其是需要频繁检测血糖的患者,有的甚至会把手指扎花。我们门诊也见到不少患者仅仅测了空腹血糖,而没有测餐后血糖。

一般来说,新发糖尿病患者以及血糖波动幅度较大或合并有其他疾病的患者应该适当增加血糖测定次数;在血糖比较稳定时,就可以酌情减少测定次数

可以选取以下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时间点,以期较好地反映全天的血糖变化。(实在忍受不了“十指连心”之痛的患者,可以考虑目前比较流行的动态葡萄糖监测设备,手机扫一扫实现实时监测血糖。)

(1)空腹血糖,即早餐前血糖,是指隔夜禁食(饮水除外)8~12小时之后,于次日早餐前采血所测的血糖,一般选择早晨6~8点进行检查。

主要反映的是患者自身的胰岛细胞在没有糖负荷的情况下分泌胰岛素的分泌水平及肝脏葡萄糖输出情况,同时能够反映前一天晚上的药物对整个晚上血糖的控制情况。

(2)餐后 2 小时血糖。从吃第一口饭开始(注意不是从吃完饭开始),2 小时后检测所测得的血糖值。主要反映进餐后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能力,以及饮食结合药物治疗的综合效果。

餐后血糖有助于 2 型糖尿病的早期诊断。这是因为在糖尿病早期阶段患者往往空腹血糖正常,而最先表现为餐后血糖升高。如果检测餐后血糖的目的是为了确定有无糖耐量异常或糖尿病,应给予糖耐量试验(喝含75g无水葡萄糖的糖水或者吃100g淀粉做的馒头)。

(3)餐前空腹血糖。在中餐或晚餐前测量,通常可作为治疗中评估病情和调整食物量和药物剂量调整的依据。

(4)睡前血糖,一般指晚上22:00左右所测的血糖,可以指导夜间用药剂量,避免夜间低血糖,睡前血糖太低可以适度加餐。

临床上,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目的,合理选择时间检测血糖。

比如:为了解是否适合吃某一种食物,可以监测吃前后 1 小时的血糖;为了解病人空腹高血糖的确切原因,应当监测凌晨血糖,血糖大于3.9 mmol/L,说明空腹血糖高是“黎明现象”所致,应当增加晚上降糖药用量;血糖低于3.9 mmol/L,说明空腹血糖高是“苏木杰效应”所致,应当减少晚上降糖药用量;在怀疑当下是否有低血糖或高血糖时可以立即查随机血糖,正常人随机血糖不超过 11.1mmol/L。

此外,糖化血红蛋白可以反映过去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是目前评估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控制状况的公认标准,也是调整降糖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

2023年版《美国临床内分泌学会共识声明:2型糖尿病综合管理流程》指出:对于大多数患者而言,在安全的前提下,应以糖化血红蛋白≤6.5%作为最佳目标,或接近这一目标。实现这一目标可能需要将空腹血糖控制在<6.1mmol/L,并将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7.8mmol/L。对于老年、合并有多种并发症、或低血糖风险高的患者,可适当的放宽血糖和糖化的目标。

本图可以收藏!

自我血糖监测作为糖尿病自我管理的一部分,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血糖管理状态,指导调整生活方式及药物治疗方案。

文|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马妮娜

审核|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邵春海 王熠

本文获得复旦大学医学科普研究所

第二届复旦大学医学科普创新项目支持

循证来源:医牛独家循证原文(点击获取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