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肚子痛、拉稀?小心这种病,可能“跟”你一辈子!

浙大二院 医牛健康资讯网综合整理 2024-06-02 炎症性肠病(IBD)|溃疡性结肠炎(UC)|克罗恩病(CD) (123)

多学科联合会诊(MDT)是指多个相关学科的资深专家,以共同讨论的方式,为患者定制诊疗方案,并且跟踪和调整诊疗方案。现如今,多学科联合会诊(MDT)已成为各大医学中心攻克疑难复杂疾病的新型诊疗模式。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炎症性肠病MDT团队,多学科探讨肠炎与肿瘤的相关话题。

什么是炎症性肠病(IBD)?

它和普通肠病有什么不同?

炎症性肠病(IBD)主要包括两类疾病,一个是溃疡性结肠炎(UC),另一个是克罗恩病(CD),是一组病因不明、无法治愈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

“溃疡性结肠炎比较好理解,主要是大家平时说的大肠里面长溃疡了。”消化内科主任医师陈焰说道:“主要症状是肚子痛、腹泻,排出含有血、粘液的大便。”

而克罗恩这个名字来源于一名美国医学专家——伯恩哈德·克罗恩,他在杂志上发表一篇开创性论文,首次描述了这种“会导致消化道组织肿胀,可以影响消化道任何部位,会终身反复”的疾病。

“和溃疡性结肠炎相比,克罗恩病会更复杂,从口腔开始到肛门,在肠道的任何一个部位都可以长溃疡。”陈焰主任说道:“长在不同位置的溃疡会有不同的临床表现,这为疾病的诊断带来比较大的困难,需要有经验的医生才可能判断、识别出来。”

不管是溃疡性结肠炎还是克罗恩病,都是无法治愈的终身性的疾病。值得注意的是,克罗恩病的患者很多都是年轻人,包括十几岁的孩子,甚至孩子的病情往往还会更重一点。此外,克罗恩病的发病率还和经济水平相关,一般经济水平比较好的地方,发病率会更高,在欧美克罗恩病已经是一个比较常见的疾病,而在二三十年前的中国,它还是一种罕见病,随着经济的发展,现在的发病率已经越来越高了。

IBD和癌症有什么关系?

为什么容易误诊错漏?

陈焰主任团队曾碰到过一名60多岁的老年患者,确诊IBD已经20多年了,因为症状不是很严重,平时就偶尔吃点改善症状的药物,没有进行规范的治疗,就这样一直拖着,后期因为肚子痛得实在受不了了,才来医院就诊,最后发现炎症肠管有一个肿块,病理为中分化腺癌,已经癌变了。

“这是一个很典型的,由于慢性炎症反复刺激,最后发展成肠癌的例子。”大肠外科主任医师廖秀军说道:“因为IBD的症状往往存在反复,一下有症状一下又没感觉,患者很容易马虎对待,最后由于持续长期没控制,反复刺激下发生癌变”。

除了病人的不重视,医生对于疾病的判断鉴别也很重要。IBD的癌变有一个特点,就是它的异型性不是那么大。“有些可能从外形上来看是比较好的,但其实可能已经往下浸润得很深了。”病理科许晶虹副主任医师说道:“这时候就需要多学科的合作,临床为我们提供病人的详细病史,内镜医生取到重要的标本部位......帮助我们进行更好的判断。”

虽然目前IBD的发病率已经越来越高,但仍不属于常见病,在一些经济相对落后的区域,医生对于这类疾病缺少相关认识和经验,可能无法马上发现,然而在经济相对较好的地区,这方面的诊断已经相对成熟了。

“不少医生看到是年轻的患者,可能脑子里就没有紧绷它可能会癌变的弦,但经过这些年的经验积累,现在我们碰到患者肠壁增厚非常明显等特征时,就会特别注意观察癌变的可能。”放射科主治医师沈可人说道。

“当然,从炎症性肠病发展到肠癌的患者,相对没有那么多,大家也不必过分的担心,但发现症状后,选择对口、有经验的医生团队很重要。”陈焰主任说道:“对于IBD发生癌变的诊断,需要整个多学科团队对癌变有很深刻的认识,每道关口层层配合,才能严防死守以防疏漏。”

慢性病不能“慢”处理

得了IBD该怎么办?

IBD的症状不典型,很多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的人可能只是普通功能性疾病。对于IBD的筛查需要循序渐进。比如反复出现腹痛,可以先检查大便的钙卫蛋白,或者做相关问卷(比如是否贫血,家族是否有IBD患者等等),如果检查发现问题,或者问卷评分比较高,放射科再介入,通过病理科进行活检。

由于患病人群中年轻人比较多,一个患者从十几岁发病 ,到四五十岁的时候可能才发生癌变,中间的几十年时间里,炎症的症状会反反复复不断出现。“可能今天患者感觉不舒服想去医院看看,但第二天症状又没有了,就懒得去看医院了。”陈焰主任说道:“还有一些患者面对医生的手术建议,觉得反正现在没什么不舒服,再扛扛再说,其实在扛的过程中,就发生了癌变。其实择期手术,医生、患者都可以做更好的准备,对治疗是十分有益的。”

对于IBD患者的手术治疗,和癌症患者的手术治疗,手术目标是有所区别的。IBD的手术目标主要是让患者的消化道恢复通畅,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可以恢复正常的饮食、生活。而对于癌症患者,手术目标主要是将癌细胞清扫掉。如果既有IBD,且又发生癌变,那手术就要综合考虑。

“目前我们采取的主要是腹腔镜微创手术,主要在病人的肚子上打三个小洞,两个洞负责腹腔内部的分离,一个5cm左右的洞负责观察和取物,三个洞的位置组成很像一个笑脸。”廖秀军主任说道:“手术的恢复也很快,对于手术,大家不必过于害怕。”

“术后,对于发现有癌变的患者,我们会组织肿瘤相关科室进行讨论,如果没有发生癌变,就会在消化内科继续治疗,防止复发。”陈焰主任说道:“当然,对于癌变的患者,在抗癌治疗中IBD也可能也会复发,所以需要反复的进行MDT讨论。”

文字 | 宣传中心 陈丹

审核 | 陈国忠 方序 陈焰 廖秀军 许晶虹 沈可人 徐定婷

责编 | 陈丹

循证来源:医牛独家循证原文(点击获取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