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走路就腿痛?警惕这里被“油堵死”!已有年轻人中招

浙大二院 医牛健康资讯网综合整理 2024-06-03 “腿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135)

大多数人都听说过脑梗、心梗,这是两类十分凶险的疾病,但梗阻发生在下肢部位,就会引发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俗称“腿梗”。“腿梗”听起来比较陌生,其实它是一种常见疾病,可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

01 什么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下肢动脉硬化,是指腿部的动脉因脂质沉积,形成斑块,血管管腔变得狭窄、堵塞,从而影响腿部肌肉和组织的血液供应。

“腿梗”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走不动路、夜里腿痛、脚趾变黑,都是“腿梗”带来的危害,严重者还需要面临截肢。

绘图 / 冯燕飞

02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有什么表现?

病情较轻时,可能仅有肢体发麻、发凉等轻微症状。

随着缺血的加重,有些患者会在走路时感到腿疼,休息一会儿会缓解。这种症状称为“间歇性跛行”。通俗来讲,就是走一段距离后,会出现一侧或双侧下肢疼痛,包括臀部、大腿和小腿肌肉酸痛疼痛持续存在,直到停下来站立休息一段时间才会缓解,行走距离的长短,往往能反映缺血的程度。

以上阶段,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缺血会进一步加重,甚至在休息时也会出现肢体的疼痛,而且疼痛程度比较明显,再发展下去,就会出现足趾的溃烂、发黑、坏死。

03 就诊与检查

病情初期可能症状不明显。有家族史或危险因素的人群要格外留意自己的身体状况,定期体检,接受血压、血脂、血糖检测。如果出现以下情况,请尽快前往血管外科就诊:

  1. 双脚和脚趾发冷、发麻;
  2. 行走后下肢疼痛;
  3. 下肢皮肤伤口难以愈合并伴有明显疼痛;
  4. 足趾发黑、坏死。

医生可能会做一些检查,包括:

  • · 查体:首先医生会观察下肢的皮肤颜色,有没有颜色苍白或者发紫,触摸足部的皮肤温度,有没有明显的皮温下降,另外还会检查下肢动脉的搏动情况,包括股动脉腘动脉以及足背及胫后动脉,如果这些部位的脉搏减弱或者消失,提示存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可能。
  • · 踝肱指数(ABI)检查:这是专门针对下肢动脉的一项无创检查。医生通过专门的设备,可以快速、客观地评估下肢动脉缺血的程度,方便、快捷,而且没有任何创伤,适用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初步筛查。
  • · 超声检查:可以查看下肢动脉血管里的斑块情况、管腔的狭窄程度及动脉血流
  • · 血管造影检查:除了上述的检查之外,如果需要手术治疗,医生还会通过下肢动脉的CT或者经皮血管造影检查,获得更多的信息,制定个性化手术方案。
  • 04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该如何治疗?

如果明确诊断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医生会根据患者病情的不同阶段来制定治疗方案。

倘若还在疾病的早期,我们可以通过药物来控制疾病进展、缓解腿部症状,但并不能根治疾病本身。除了控制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外,我们还可以使用一些抗血小板、扩张外周血管的药物来改善下肢缺血的症状,如缓解肢体的疼痛,延长间歇性跛行的距离,但这些药物均需要经过医生评估后才能使用。

倘若肢体缺血比较严重,例如已经出现了明显的肢体疼痛,或者组织的溃疡、坏死等症状,单纯的依靠药物治疗,可能效果就非常有限了,这个阶段就需要进行外科手术治疗

手术的主要目的就是疏通狭窄或者闭塞的血管,改善远端肢体的血供,避免截肢或者尽可能的降低截肢平面,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的手术方法多以微创的血管腔内治疗为主,特点是创伤小、恢复快,具有可重复性等优点,主要的方法包括球囊扩张血栓的吸除斑块的旋切支架的植入等。

如果血管闭塞严重,微创手术无法开通,可以通过血管搭桥手术或者开放与介入相结合的复合手术来恢复肢体的血供,医生会根据每一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手术方案。

绘图 / 冯燕飞

但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并不能够通过手术进行根治,需要强调的是,术后规律的用药、合理的锻炼、定期的随访、良好的生活习惯对血管的长期通畅尤为重要。

05 如何预防“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让我们先了解哪些因素会增加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其中包括:吸烟、高胆固醇、高血压、糖尿病、有冠心病的病史、超重或肥胖。

因此,要戒烟、远离二手烟。健康、均衡的饮食,遵循高纤维素、低胆固醇、低脂肪、低盐“一高三低”的饮食结构。少吃含饱和脂肪的食物,如肉类、黄油、全脂牛奶和奶酪;少吃含反式脂肪的食物,如油炸食品和包装零食如饼干、薯条。控制好血压、血糖水平,关注血脂的情况,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与此同时,加强下肢锻炼,并长期坚持。走路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方式,有助于外周动脉疾病的治疗。保持健康体重,避免超重。

文字:浙大二院血管外科 潘以锋

绘图:浙大二院血管外科 冯燕飞

策划责编:浙大二院 鲁青

审核:浙大二院 陈国忠 陈兵 方序

循证来源:医牛独家循证原文(点击获取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