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春鲜”狂拉黑便!一做胃镜竟查出胃癌?

浙大二院 医牛健康资讯网综合整理 2024-06-04 消化性溃疡|消化道早癌 (117)

前阵子

春笋、野菜等各种“春鲜”陆续上市

还有青团、粽子等美食

很多人忍不住尝鲜,多吃了几口

不小心就损伤了胃肠道

近期,医院诊室里

腹痛、腹胀、黑便甚至呕血的患者

多了起来

都说春日适合养生

但值得注意的是

春天吃不好

肠胃可是容易“发脾气”哦!

春鲜来了

“老胃病”能不能敞开肚皮吃?

叶先生(化名)就是这样一位因食用春笋后出现黑便的患者。叶先生是一家互联网公司中层管理人员,常年工作繁忙,应酬不断,经常不规律饮食,加班到深夜也是常有的事,长此以往,患上了十二指肠溃疡这个毛病。

早些年,叶先生经常夜间发作肚子痛,吃点东西能够缓解。反反复复之后,叶先生就到医院进行了胃镜检查,结果发现十二指肠球部存在溃疡,活检病理提示幽门螺杆菌感染,医生告知需规律服药4-6周并进行规范杀菌治疗。刚开始服药后,叶先生自觉症状明显缓解,加之工作忙碌,就没有规范治疗,也没有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

再加上叶先生也并没有调整自己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仍然有加班熬夜、抽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所以腹痛不适的症状也时有出现。

直到这一阵子,恰逢春笋上市,叶先生就多吃了一些,结果一阵腹痛腹胀之后,第二天,就出现解黑便症状,量还不少!同时出现了头晕乏力等表现。这一下,叶先生着实有些慌张了,赶紧来到浙大二院消化内科王彩花主任医师门诊。结合患者既往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病史,加之患者不规律服药以及糟糕的生活方式,王主任首先判断这次消化道出血的来源很可能仍然是十二指肠溃疡。

叶先生立刻被收住入院安排胃镜检查,王彩花主任通过胃镜检查发现,叶先生的十二指肠球部出现多个假性憩室,这是由于溃疡反复发作、愈合导致的,并且还有没愈合的溃疡灶,考虑出血还是溃疡引起的。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这次胃镜检查,叶先生还意外发现了胃部的早期癌,此次检查取了病理活检,待此次出血停止、溃疡好转后,建议根据病理结果后续由消化内科贾立涛副主任医师进行了内镜下的微创切除治疗。

总结叶先生的发病过程,我们可以发现,未进行规范化治疗、不良生活方式和饮食方式等多种不同因素同时交汇,脆弱的肠胃“受了伤”,才会造成此次消化道出血。

好在目前的出血量不算大,经过积极补液、抑酸等治疗,且幸运的发现胃部早期癌并成功切除,叶先生最终好转出院。

什么是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是胃或十二指肠的黏膜层被胃酸和消化液所侵蚀而形成的圆形或椭圆形溃烂病灶,主要包括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常见症状包括腹痛、胃灼热感、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

“老胃病”如何防治?

治疗消化性溃疡通常包括药物治疗(如抗酸药、黏膜保护剂等)和改善生活方式(如戒烟、戒酒、饮食调整等)。如同时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需尽早杀菌治疗。合并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需在权衡利弊的情况下尽可能停用相关药物。幽门螺杆菌简称Hp,是多种胃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可以说100%的Hp感染者都有慢性胃炎,大约95%的十二指肠溃疡和70%的胃溃疡与Hp有关,Hp还是胃癌的1类致癌因子。因此,根治Hp感染对于溃疡的治疗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不根除Hp治疗,溃疡愈合后会很容易复发。

完成疗程治疗后,要胃镜复查吗?

一般来说,胃溃疡患者,进行规范治疗后,都需要进行胃镜复查,如不愈合,需要排除药物或其他因素(药物依从性差、某些恶性肿瘤、结核、梅毒、克罗恩病、胃泌素瘤及情绪因素等),并再次进行溃疡部位活检。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根据病情,由医生评估是否需要复查胃镜。

需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或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的患者,如何关注胃肠道健康?

对于需要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进行心血管事件预防的患者或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多为止痛药)进行止痛治疗的患者。建议:

尽可能完善胃肠镜检查,明确并治疗已存在的胃肠道基础疾病(包括慢性胃炎伴糜烂、幽门螺杆菌感染、消化性溃疡等),降低药物本身带来的胃肠道出血风险。

如排除胃肠道基础疾病,可以联用黏膜保护剂或抑酸药,预防消化性溃疡相关的出血风险。

什么是消化道早癌?

消化道早癌是指癌组织局限于黏膜层或黏膜下层,是一种癌前病变,不同于癌症的早期症状,它往往没有任何早期症状。因此,提倡高危人群进行早筛早诊早治。

消化道早癌怎么治?

目前,国内外多项指南均推荐内镜下切除为首选治疗方式,相较于传统外科手术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费用低等优点,且疗效相当,更重要的是,能够在根治性切除的情况下完整保留胃肠道功能。

内镜下切除术包括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通过内镜下逐渐分离粘膜层和固有肌层之间的组织,最后将病变黏膜与黏膜下层完整剥离切除的方法。

什么样的人需要进行胃肠镜检查?

经常出现肠胃不适症状的人,家属近亲有过消化道肿瘤病史的人,饮食不规律或者存在胃肠道基础疾病的人。

国内外指南建议,由于当前肿瘤发病年龄提前,不论有无存在上述情况,只要年龄大于40岁,建议进行一次胃肠镜筛查。胃肠镜检查能够直观地进行消化道腔内观察,同时能够进行黏膜活检,判断胃肠道粘膜的整体状态,检查有无溃疡、萎缩、息肉、肿瘤等疾病。

文 | 浙大二院消化内科 李更丰 徐嵩

审核 | 浙大二院 陈国忠 方序 王彩花

责编 | 浙大二院 来鑫萍

循证来源:医牛独家循证原文(点击获取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