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人中就有1个,这病真的“无药可医”吗?

浙大二院 医牛健康资讯网综合整理 2024-06-05 过敏性鼻炎|鼻炎 (247)

反复发作的鼻炎

“医生,我家小孩的鼻炎又加重了,还一直咳嗽,怎么办呀?”

一位年轻妈妈带着8岁的孩子来到浙大二院过敏(变态反应)科的诊室,满脸愁容。

原来这孩子一到春天就犯鼻炎,鼻子痒、流鼻涕、打喷嚏、鼻塞,严重时还张口呼吸,晚上一躺下就开始咳嗽,胸口像压了块大石头,睡不好也吃不好,整天昏昏沉沉,上课注意力难以集中,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和学习。然而一旦过了这个季节,所有的症状就“消失”了。对于这样的患者而言,每年的春天就跟“渡劫”一样,异常难熬。

类似的患者其实非常常见。据统计,目前我国鼻炎患者高达2.4亿,相当于每5个国人中就有一个鼻炎,在我们身边也不难发现,鼻炎患者比比皆是。而很多人对于鼻炎的认知还停留在 “只是流点鼻涕,没什么大不了的”“忍忍就过去了”“无药可医”这些观念,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个疾病所带来的危害以及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今天,浙大二院过敏科的医生就带大家一起来全面了解它!

什么是鼻炎?

鼻炎是指鼻腔粘膜和粘膜下组织的炎症,表现为充血或者水肿,主要症状是打喷嚏、鼻塞、流清水涕、鼻痒、喉部不适、咳嗽等。

常见的诱因有哪些?

最常见的病因是由于接触过敏原引起的IgE介导的慢性非感染性炎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过敏性鼻炎”。一般都是反复发作,间歇发作,白天症状轻、夜间症状重,春秋冬季节或者换季时会加重,接触到高浓度过敏原会加重,遇冷也会加重。

而“季节性鼻炎”,也就是花粉症,通常在春秋两季好发,长江以北地区致敏原主要为蒿树花粉和葎草花粉;江浙一带致敏原主要是柳絮、梧桐絮、葎草等。

鼻炎的危害有哪些?

鼻炎常年反复发作,有可能会诱发鼻息肉、鼻窦炎、结膜炎、中耳炎、哮喘、咽喉炎等多种合并症,尤其是哮喘,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导致白天嗜睡,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学习和工作效率下降,影响患者的生活、情绪和社交。对于儿童来说,还会影响其正常的生长发育及颌面部的发育。

鼻炎怎么治?

很多患者会问:鼻炎能治愈吗?

答案是——很难,但可以控制和缓解。

对于鼻炎的治疗我们要分四步走:

1 明确过敏原。

建议至医院完善过敏原和食物特异性IgG4抗体的检测,将有可能引起鼻炎发作的致敏因素进行规避,比如大多数鼻炎患者是对尘螨过敏,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就要尽量减少尘螨的接触、注意环境卫生、勤换被褥等等。

至于花粉过敏的患者,在春秋花粉季,外出要做好防护措施,戴好口罩、墨镜、帽子,鼻腔内可以涂抹花粉阻隔剂,尽量少去花草、树木茂盛的地方,更不要随便去闻花草,条件允许的话可以进行地域回避;霉菌过敏的患者要注意卫生间、空调滤网、水槽边等潮湿处的清理;而对于宠物,要尽量避免接触。

2 饮食和生活方式的调整。

对于食物特异性IgG4抗体升高的食物要避免摄入一段时间,一般是3-6个月复查一次,通过肠道免疫的调整来改善过敏症状。现在很多人对于蛋奶的营养价值十分推崇,但对于过敏体质而言,摄入过量高蛋白食物会诱发和加重过敏症状,尤其是儿童。

曾经有患儿每日摄入十几个鸡蛋,也有很多孩子“嗜奶如命”,每日把牛奶当水喝,但生长发育反而比不上同龄人,过敏症状也始终无法缓解。这就需要家长们转换理念,尝试“断舍离”,减轻肠道的负担,同时应用益生菌来调整免疫,改善过敏症状。

3 好好用药!

这里的“好”有3个意思:药要选好,常规药物包括鼻喷激素、抗过敏药和孟鲁司特钠等;药要用对,鼻喷激素该怎么喷?喷在鼻腔哪个部位?每日喷几次?抗过敏药怎么吃?吃多少?这些都要听专科医生的指导;药要用足,症状发作的时候要维持一段时间,缓解了不要马上停药,巩固治疗5-7天再停,否则发作的间歇期会很短。

4 脱敏治疗。

目前,国内能进行标准化脱敏治疗的过敏原只有尘螨,因此尘螨过敏的鼻炎患者可以考虑脱敏。原理是通过尘螨蛋白提取物不断地刺激机体免疫系统,逐渐产生耐受,其目的是为了减轻过敏症状的发作,减少发作的次数,减少用药量,预防哮喘和多种过敏合并症的发生。

脱敏治疗的总疗程为3-5年,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是舌下含服,患者在家即可完成;第二种是皮下注射,必须在指定医疗机构进行注射。

值得注意的是,近两年国产黄花蒿脱敏制剂已经上市,对于艾蒿过敏的患者而言又多了一个可以选择治疗的药物。

鼻炎无法控制怎么办?

另外,还有部分查不出过敏原、过敏原不是尘螨、存在脱敏禁忌症的患者,常规对症治疗药物无法控制鼻炎的症状,甚至已经有哮喘等合并症的情况,可以考虑联合生物制剂的治疗,更好更全面地控制病情。

综上所述,如果鼻炎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做到以上4点,相信症状一定能获得很好的控制。对于鼻炎,我们要认识到它的危害,但也不要惧怕和绝望,通过规范的治疗、合理的饮食习惯、适度的体育锻炼,来提高自身抵抗力和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

我们的目标是:让喷嚏不再成为社交的尴尬,让呼吸更顺畅,让生活更加美好!

文字:浙大二院过敏(变态反应)科 杨波云

审核:浙大二院 陈国忠 方序 汪慧英

责编:浙大二院 许紫莹

循证来源:医牛独家循证原文(点击获取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