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炎,真的不能拖!

浙大二院 医牛健康资讯网综合整理 2024-06-05 鼻窦炎 (160)

当呼吸成为负担

是一件多令人沮丧的事

严重的鼻窦炎就属于这种情况

感冒时的鼻塞流涕

对常人来说非常难熬

而对有些鼻窦炎病友而言

这是他们每天都在忍受的日常

鼻炎竟让她无法呼吸 

坊间总有传言说鼻窦炎治不好,这让一些病友长期忍受病症而不去就诊,王女士(化名)就是这么一位鼻窦炎患者。身为公司管理层的她工作繁忙,多年来,她的严重鼻塞,就是在自用感冒药、“消炎药”暂时缓解和反复发作的循环中硬生生熬下来。直到有一阵子,王女士开始出现胸闷、气喘的情况,才让她觉得该去医院看一看了。

于是,王女士来到浙大二院耳鼻咽喉科,找到了严毛晓副主任医师。王女士说,自己从小有过敏性鼻炎,反复打喷嚏流清涕,喷嚏一打一连串,经常纸巾不离身。长大后脓鼻涕的次数渐渐增加,嗅觉越来越差,有时候嗅觉甚至会突然“消失”,但她也习以为常了。王女士曾经有过短暂的就医经历,然而用药只能暂时缓解,生活忙碌的她又觉得看病很麻烦,索性就自己吃吃感冒药,没有再去医院就诊。但近1个月来,王女士反复出现胸闷气喘,夜间更明显,这让她感到很害怕

严医生检查发现,王女士双侧鼻腔充满鼻息肉,结合她过敏性鼻炎的病史,和新发的胸闷症状,考虑“慢性鼻窦炎、鼻息肉;过敏性鼻炎合并哮喘”。这是一类典型的2型炎症疾病

2型炎症疾病是一组常见的非感染性的炎症性疾病,包括过敏性鼻炎、哮喘、特异性皮炎等。这些疾病的共同特点是身体的免疫系统异常地对抗一些看似无害的物质,如花粉、尘螨等,导致不必要的炎症反应。其中,过敏性鼻炎和哮喘是常见的共患病,而哮喘是一类严重的2型炎症疾病,会出现呼吸困难、活动耐量下降、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一部分过敏性鼻炎患者容易形成鼻息肉、鼻窦炎,这逐渐加重了上呼吸道的炎症负荷,使得哮喘更容易发生,且程度更严重,更难以控制。

灰白色部分为患者鼻息肉或脓液

严医生让患者做了鼻窦CT,提示“全组鼻窦炎”,也就是所有鼻窦无一幸免;且肺功能显示重度的通气功能障碍,舒张试验阳性,呼出一氧化氮浓度FeNO高达100ppb,由此确诊2型炎症引发的鼻窦炎和哮喘。诊断明确后,严医生给王女士制定了治疗方案,即短期内强化药物治疗初步控制哮喘,尽早行鼻息肉切除+鼻窦开放术,预期效果是鼻塞流涕得到缓解,哮喘得到控制,并长期随访治疗预防复发。不过,2型炎症的鼻窦炎鼻息肉复发率极高,手术只是很重要的第一步,后续长期规范的药物治疗对长期控制症状、延缓复发也很关键。

一开始,王女士对手术是抵触的,但在严医生耐心分析疾病原理和治疗利弊后,王女士接受了这一方案。手术很顺利,并且在术后复查时,王女士表示已经很少需要药物治疗了,哮喘的吸入剂每日坚持,过敏性鼻炎发作时喷喷鼻用激素,感觉呼吸从来没有这么舒适过,她不禁感叹自己应该更早来治疗的!

什么是慢性鼻窦炎

慢性鼻窦炎指持续超过12周的鼻窦(额窦、筛窦、蝶窦和上颌窦)黏膜的慢性炎症。这种炎症导致鼻窦充血、渗出和引流受阻,引起鼻塞、鼻涕增多、面部压力或疼痛、嗅觉减退等症状慢性鼻窦炎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细菌感染、病毒感染、过敏反应、鼻部结构异常等。

我国慢性鼻窦炎患病率高达8%,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造成了沉重的社会经济负担。慢性鼻窦炎可以伴或不伴有鼻息肉,这是一种传统的分类方式。近几年来,随着对组织炎症细胞浸润类型和炎症因子的种类有更深入的研究,将鼻窦炎分为多种内在型,大体分为2型非2型炎症,不同内在型的鼻窦炎临床特征和治疗都有大的差别。

如何区分II型/非II型鼻窦炎 

两者主要是病因和疾病转归存在较大区别。

非2型鼻窦炎:和反复鼻窦感染关系大,在国内是更常见的鼻窦炎类型,以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保守治疗无效时,行鼻窦开放术通畅鼻窦引流后,常能获得确切的疗效,术后复发率相对较低。

2型鼻窦炎:而像王女士这类鼻窦炎,是属于2型炎症,特征是IL-4、IL-5、IL-13和IgE高表达的嗜酸性粒细胞性炎症。2型炎症常可以伴随全身其他受累器官。治疗上要兼顾全身症状、手术治疗复发率高,需结合长期规范药物治疗

慢性鼻窦炎内在型具有显著的地区和种族差异。在西方国家,约80%的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为II型炎症,而国内仅约50%;在不伴有鼻息肉的鼻窦炎中,西方国家2型炎症占50%,而国内为15%。

虽然国内以非2型炎症为主,但随着国内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国内2型鼻窦炎发病率有上升趋势

慢性鼻窦炎的治疗 

非2型慢性鼻窦炎:药物上用鼻用激素抗炎、促排、盐水冲洗和中医中药等治疗,急性加重期常需抗生素治疗。药物治疗无效的可行手术治疗,一般可取得长期疗效,复发几率相对低。

2型慢性鼻窦炎:基础药物的选择,同非II型慢性鼻窦炎类似,但需额外兼顾多方面,比如过敏性鼻炎的规范治疗,以及其他2型炎症共患病比如哮喘、特异性皮炎的相应治疗。激素对2型炎症有效,根据病情程度,必要时需要口服或者静脉使用糖皮质激素。对严重的病例,手术治疗可以改善鼻窦的引流,减轻鼻窦的炎症负荷,可使患者明显受益。但远期复发率高,需结合药物治疗力求长期控制症状。如今在常规的鼻窦开放基础上,做翼管神经分支神经切断术,能有助于长期控制过敏性鼻炎症状、减少术后药物用量、延缓鼻息肉的复发。

③ 另外新型生物治疗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如今有多种新型的生物治疗以2型炎症的炎症通路为靶点,治疗2型炎症有令人鼓舞的进展。用药后能有效控制2型炎症和全身症状,用药间隔长,疗效相对持久,但依然需要反复给药,且目前价格较为昂贵。

如今鼻窦炎的手术技术和术后处理,都取得了巨大进步。目前浙大二院多采用日间手术形式,患者住院24-48小时,术后填塞可吸收材料,术后不适感较过去明显减轻。术后规范的复查和用药,是鼻窦炎治疗的重要环节。

慢性鼻窦炎的预防 

慢性鼻窦炎与鼻腔解剖结构、过敏体质、细菌感染等多种因素有关。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是常见的鼻窦炎诱发因素。因此要做好防护减少感染,在感染发生后及时规范治疗,避免形成迁延不愈的慢性炎症。

2型鼻窦炎和过敏关系较为密切,因此规范治疗过敏性鼻炎是预防鼻窦炎的重要步骤,比如回避过敏原、脱敏治疗和规范用药等,具体可至耳鼻咽喉科门诊向专业医生咨询

文字 | 浙大二院耳鼻咽喉科 严毛晓

图片 | 浙大二院耳鼻咽喉科

审核 | 浙大二院 陈国忠  方序  陈鸣

责编 | 浙大二院 章晓玥

循证来源:医牛独家循证原文(点击获取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