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偷偷~偷走我的视力?这几类人群要特别注意!

浙大二院 医牛健康资讯网综合整理 2024-06-06 青光眼 (116)

“医生,我这么年轻,真的是青光眼吗?怎么会得青光眼呢?”

浙大二院眼科中心刘鑫副主任医师的诊间里,患者小嘉(化名)焦虑地询问着。面对“慢性青光眼”的诊断,她难以置信也难以接受。

小嘉今年22岁,一年多前她感觉“眼前有黑影飘动”,在家乡当地医院检查显示左眼视力0.9,右眼视力1.0。鉴于双眼视力良好,小嘉便没把“眼前黑影”放在心上。直到最近一个月,“眼前黑影”仍然在,左眼还有些胀痛,小嘉这才赶到杭州,挂了浙大二院眼科中心的号。

视力0.9,却查出青光眼

听了小嘉关于“眼前飘动黑影”的描述,接诊的刘鑫医生首先考虑可能是眼底方面的疾病,不过裂隙灯下检查发现小嘉双眼前房较浅,房角关闭,结合左眼胀痛的症状,不排除青光眼的可能。刘鑫医生建议小嘉做进一步的青光眼排查。

很快检查结果证实了刘鑫的判断,小嘉左右眼眼压分别为69mmHg、23mmHg,正常眼压范围是10mmHg~21mmHg,也就是说,左眼眼压高达正常值的3倍以上

除了眼压飙升外,左眼房角大部分关闭,视神经出现苍白萎缩,中心视力虽然有0.9,但视野重度缺损仅剩中间视野,是典型的“管状视野”。右眼症状比左眼轻,不过也已经出现眼压升高、房角关闭、视神经局部变薄、视野检查局部缺损的表现。

由此,小嘉被正式确诊为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全球首位不可逆性致盲眼病

说起青光眼,很多人可能不熟悉甚至没听过,刘鑫医生介绍,青光眼是当由于各种因素,导致眼压升高,超过视神经可承受的限度,造成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的不可逆性致盲眼病。“不可逆”指的是如果没有及时、积极地治疗,青光眼引起的视力减退甚至失明是无法恢复的!

实际上,青光眼在眼科十分常见,不仅是仅次于白内障的世界第二位致盲性眼病,更是世界第一位不可逆性致盲眼病。但由于公众普遍对青光眼认识不足,临床上经常会遇到像小嘉这样的患者,在来医院接受治疗之前,对青光眼是一无所知的。这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后期的生活质量。

那么为什么容易出现这种延误治疗的情况呢?

与青光眼的症状特点有关!

除了急性青光眼发作患者可能会有明显的眼痛、眼胀、头痛外,很多早期青光眼患者可能并没有明显的症状,很难自我察觉,等到出现视力下降、看东西有遮挡等症状来就诊时,往往已经错过最佳治疗时机,视力减退、视野缺损甚至失明等症状很难逆转了。因而青光眼又被称为“沉默的视力小偷”

小嘉来就诊时,左眼已经是重度视野缺损,刘鑫医生为她实施了双眼虹膜贯穿术,暂时将眼压控制住,避免青光眼急性发作进一步损害视力。不过遗憾的是,由于发病时间长达1年以上,造成的视野缺损很难恢复。

这几类人群要特别注意

因此,对付青光眼最关键的一点是早筛查、早发现、早治疗。

刘鑫医生介绍,青光眼有开角型和闭角型等几种类型,其中闭角型青光眼是可以早期发现、预防的。在平常体检或其他眼部检查中,如果发现有浅前房,窄房角的征象,需要到医院眼科做相关治疗,预防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开角型青光眼的诊断则会有一定难度,但却更需要进行密切随访和观察。

此外,有以下这些青光眼常见高危因素的人群,也建议做好定期筛查, 及早预防或发现青光眼

1 遗传

临床上发现有青光眼家族史的人发病率会增加,父母、兄弟、姐妹等一级亲属中若患有青光眼,其发病率会增加5~10倍

2 年龄

年龄45岁以上

3 高度屈光不正

高度远视、高度近视

4 患有全身性疾病

患有糖尿病、高血压、肾炎等全身性疾病

5 激素影响

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6 精神因素

精神压力较大,负性情绪频发且剧烈变化的性格心理因素

7 用眼方式

暗室停留或阅读时间过长,过度疲劳等

文字:浙大二院眼科中心 孙敏慧

审核:浙大二院 陈国忠 方序 王凯军 刘鑫 

责编:浙大二院 许紫莹

循证来源:医牛独家循证原文(点击获取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