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5人里就有1人“耳朵不灵”,年轻人也逃不掉!

浙大二院 医牛健康资讯网综合整理 2024-06-07 耳聋|耳鸣|眩晕|突发性耳聋 (139)

文章导语

听觉作为我们的感觉器官之一,对我们与世界的互动至关重要。通过耳朵,我们感知环境的声音,与他人交流,接受教育,赋予我们生活的丰富色彩。

然而,耳聋及听力损失是全世界面临的重大公共健康问题,世卫组织发布的《世界听力报告》显示,目前全球五分之一的人听力受损,听力损失影响全球超过15亿人。(数据来源:央视新闻)

那么,你对你的耳朵了解多少?

01 耳朵的结构和功能

外耳的功能主要是保护和集声的功能;集八方之声。

中耳主要是传导声音的作用;声音是通过振动产生的,通过鼓膜振动,以及三块听小骨天衣无缝的配合,每一处生活的波澜都被传进内耳。

内耳主要是将声刺激转换为电信号和将电信号传递至听觉中枢的功能。同时内耳兼顾平衡感受器,角度和线性运动的变化转化为电信号并传递至大脑中枢。(犹如深闺中的千金小姐,必须用心呵护,不然耳聋、耳鸣、眩晕这耳病三兄弟必然要纠缠不清了)

02 耳聋、耳鸣和眩晕

耳聋

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经常要求别人重复一些内容,别人感觉你说话声音很大,或者有噪音暴露史、耳部外伤史、耳鸣、耳闷胀感等情况时,说明可能听力损伤了,需要加以重视并请专科医生评估。根据2023年世界卫生组织听力分级标准语言频率平均听阈在25dB以上时称之为听力减退或听力障碍

01 听力障碍只是老年人的问题吗

儿童时期感受不到声音,大脑无从学习,可能成为聋哑人;

成年人听力损伤会带来极大不便,还会产生焦虑、抑郁等问题;

老年人听力下降是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会增加老年痴呆的风险。

02 耳聋了怎么办

正规的耳科检查及听力评估,定位病变部位、分析病因、综合评估后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选择药物、操作、手术或听觉康复设备,由专业医生提供咨询及诊疗服务。

特别注意:突发性聋一定要及时尽早就医,规范的耳科检查及听力评估,发病两周内是最佳治疗期,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03 耳聋常用的听力检查及应用

04 耳聋的分类

耳鸣

在没有外界声、电刺激下,人耳主观感受到的声音就是耳鸣,好像是耳朵自己发出了声音。耳鸣声特征多样,可以是蝉鸣声、流水声、轰鸣声、电流声等。耳鸣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10~20%,在老年人中发病率更高。值得注意的是,耳鸣是一种症状而非疾病,但严重者可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

耳鸣的病因多种多样,可以由耵聍栓塞、中耳炎、耳硬化、耳聋等耳部疾病引起;也可由全身性疾病引起,如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等;(因为内耳的血供为终末血管支配,无侧支循环,对缺血耐受性差)同时,精神紧张、睡眠障碍等非耳源性因素也可引起耳鸣。

01 耳鸣了怎么办

首先不要慌,需要确定耳鸣的病因。

如耳鸣病因明确,应当积极根据病因进行治疗;如不明确,排除器质性疾病后可通过改善睡眠、缓解焦虑进行治疗,也可接受耳鸣声治疗、习服疗法等综合治疗。

眩晕

眩晕是耳科常见的疾病之一,因机体对空间定位障碍而产生的一种运动性或位置性错觉,常表现为患者自觉自体或周围物体沿着一定的方向与平面旋转,或摇晃漂浮感,部分患者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常见的耳源性眩晕疾病有哪些?。常见的耳源性眩晕疾病有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俗称耳石症)、梅尼埃病、前庭神经炎、迷路炎、听神经瘤等。

03 突发性耳聋

一次遇见耳聋、耳鸣、眩晕三兄弟

突发性耳聋是指72小时内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至少在相邻的两个频率听力下降不少于20dBHL。

01 流行病学概况

美国每10万人中有5至20人患有突发性聋,同时,大约每年有4000~25000例的新发病例。

Teranishi等统计了日本三十年的突发性聋患病率分别为:3.9人/10万(1972年)、14.2人/10万(1987年)、19.4人/10万(1993年)、27.5人/10万(2001年);发病率逐年上升。

2011年德国突聋指南认为德国目前的发病率为每年新增160~400/10万人,且双侧发病率低,占突聋患者的1.7%-4.9%。

随着工作和生活节奏的日渐加快,我国的突聋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而且发病年龄有年轻化的趋势

从全世界来看发病率在5~20/10万人左右。

02 临床表现

突然发生:至少相邻2个频率下降20dBnHL以上。

病因不明:未发现全身或局部明确病因。

可伴耳鸣、耳堵塞感、耳后皮肤感觉障碍等。

可伴眩晕、恶心、呕吐。但不反复发作(德国指南指出,约有30%的突聋可以复发)。

除第Ⅷ颅神经外,无其它颅神经受损症状。

排除听神经瘤、迷路炎、梅尼埃病、多发性硬化症、耳梅毒、自身免疫性疾病、白血病等。

03发病机制

1、常见病因:血管性疾病、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传染性疾病、肿瘤等。

2、可能发病机制:内耳血管痉挛、血管纹功能障碍、血管栓塞或血管血栓形成、膜迷路积水以及毛细胞损伤等。

04 突发性耳聋的治疗

突聋康复中的困惑

01 突发性耳聋能治愈吗?

不同类型的突发性聋治疗有效性不同。一般规律如下:低频下降型治疗效果最好,90%的患者都能痊愈,平坦型次之,而全聋型痊愈率最低,仅为14.49%。约60%左右的患者在经过系统性的治疗后,听力可能恢复至原来的一半。有些患者治疗反应慢,可能治疗2-3周才有一些反应,一般治疗3个月左右,听力恢复水平会达到稳定期。(《耳科学——余力生2021观点》)

02 哪些因素是突聋预后的影响因素?

(1)耳聋类型

(2)听力损失程度:听力损伤程度越重、预后越差。发病一开始就全聋或接近全聋者预后差

(3)开始治疗距离发病的时间

(4)是否伴有眩晕,伴有眩晕的全聋型患者预后不佳

(《残疾预防与控制听力》)

03 听力无法恢复正常咋办?

如突聋后听力恢复不佳一般治疗3个月后,可考虑助听器验配。

如助听器效果不佳,日常交流显著困难及障碍,可考虑进一步评估有无人工耳蜗植入指征,评估可否行人工耳蜗植入术。

无论助听器和人工耳蜗植入,都需要配合听力及言语康复治疗,逐步适应以更好的聆听和更畅通的交流。

04 突聋后的眩晕及耳鸣会好么?

无论突发性耳聋听力恢复与否,眩晕症状可大部分改善,但有可能遗留耳鸣症状。一般的原则是积极去医院治疗为主,同时辅助心理治疗、耳鸣声治疗、耳鸣-认知习服治疗。严重影响睡眠者,可以口服安定等助眠药物,积极改善睡眠。良好的睡眠和情绪,有助于突聋后耳鸣症状的消除。

突聋伴发的眩晕通过治疗及后期前庭康复训练一般能得到恢复,伴发耳鸣通过早期药物以及后期声治疗及认知习服治疗可得到明显缓解。

文 | 浙大二院耳鼻咽喉科 陈嘉
 | 源于网络
审核 | 浙大二院 陈国忠 蒋骅 方序
责编 | 浙大二院 朱俊俊

循证来源:医牛独家循证原文(点击获取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