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里长出14厘米巨大肿瘤!这些人群要警惕

浙大二院 医牛健康资讯网综合整理 2024-06-07 胃癌|消化内镜|超级微创|外科手术 (110)

一个月前,王大爷体检,粪便常规检验结果提示粪便隐血阳性,随后他在当地医院进行了胃肠镜检查,发现胃窦黏膜的巨大病变,活检病理提示为“腺癌”。

胃癌的诊断明确,王大爷一家焦急万分,想着大概率胃是保不住了,于是来到浙大二院就诊,经过CT、超声等一系列检查后,医生发现王大爷虽然确诊胃癌,但是肿瘤目前仅局限于胃部,并没有转移到胃外。

消化内科贾立涛副主任医师告诉王大爷:“早期胃癌的患者往往没有任何胃部症状,多是在自己体检时意外发现。早期胃癌局限于胃壁最内侧的表层,还未长到胃壁的深层,这时可以通过内镜下微创治疗完整剥离病变,而不需要改变原有的胃肠道结构,从而给患者带来更大的获益,这正是‘超级微创’的概念。但内镜下微创治疗的前提是病变处于早期,是否能做,需要进一步专科检查来评估内镜下治疗的可行性。”

通过精查胃镜及超声内镜等专科检查后,贾医师发现,虽然王大爷胃部的病变范围巨大,几乎侵犯到整个胃的下部,但是超声内镜提示病变深度并未侵犯到深层,像王大爷这种仅仅呈现扁平生长,且范围如此巨大的早期胃癌,非常罕见。经过多学科讨论后,王大爷一家人表示先进行内镜下的治疗,尽一切努力“保胃”。

经过完善的术前准备,在浙大二院内镜中心,贾立涛医师团队在麻醉科、胃肠外科、内镜护理的保障下,经过数小时奋战,通过ESD(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完整地剥离了王大爷胃部的病变,由于病变范围巨大,涉及胃角、胃窦小弯、胃窦前壁、胃窦后壁、胃体下部等多个部位,导致手术难度异常增加,切除的病变大小有14cm。一整张常规的标本固定板都无法展开病变,需要多张固定板拼接才能完整的展示病变的全貌,非常罕见。

经历胃部“微创大手术”的王大爷,术后没有明显的不适,1天后就能进食,ESD术后切除标本的完整病理评估提示为分化型胃癌,切缘均阴性,肿瘤并未侵犯至黏膜下层,达到了“治愈性切除”,治愈度分级为eCura A,术后也不需要进一步实施放疗或者化疗,仅需密切随访。

01 什么是“超级微创”?

超级微创手术(SMIS)的概念为,对于需要外科干预的疾病或长期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的疾病,在保持人体解剖结构完整的基础上,切除病变,达到治愈疾病目的的手术。

在未来的治疗领域,基于保持人体解剖结构的完整性、达到祛除疾病目的的新技术、新方法,都将成为医学的发展方向。

02 消化内镜、超级微创与外科手术

时至今日,消化内镜(胃镜、结肠镜等)已摆脱当初仅能作为疾病检查手段的固有印象,内镜下的各种治疗方法层出不穷,适用于众多消化道疾病的诊疗。超级微创手术在保证器官结构完整性的基础上祛除病变,实现“治愈疾病,恢复如初”的目标。由于消化道为人体的自然腔道这一特点,消化道的超级微创手术易于实施。消化系统的超级微创手术应用只是一个分支、一个开始。

超级微创的消化内镜手术通道分为4大类:消化管道单通道、多腔隙双通道、隧道技术通道和穿刺通道。

  • 消化管道单通道手术指只经过自然消化管道(包括主消化道、胆管、胰管、阑尾管等)完成的手术,包括EMR、ESD、内镜下逆行阑尾炎治疗术等;
  • 多腔隙双通道手术指经过多腔隙通道内镜联合完成的手术,包括胃镜联合胸腔镜手术、胃镜联合腹腔镜手术等;
  • 隧道技术通道手术指经过消化道黏膜下隧道完成的手术,包括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内镜黏膜下隧道法剥离术(ESTD)、黏膜下隧道法内镜切除术(STER)等;
  • 穿刺通道手术指经过穿刺通道完成的消化系统手术,包括EUS引导下注射消融术、EUS引导下支架引流术、经皮经肝胆道镜取石术(PTCS)等。

胃癌是全世界最主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癌症相关死亡的重要原因。目前,多种临床治疗手段可以改善胃癌患者的预后,但根治性切除仍是唯一的治愈手段,多学科联合诊疗(MDT)不仅可以根据病理类型和临床分期为患者选择适宜的切除方式(内镜切除、外科微创或传统开腹手术),还可以根据肿瘤分子分型特征为患者量身定制合理的综合治疗及随访方案。

03 胃癌高危人群的内镜筛查

目前,我国发病率前五的癌症中有三个为消化道癌,分别是胃癌、食管癌和结直肠癌,且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通过大便常规检查可以初步判断消化系统的问题,包括消化不良、消化道感染以及消化道出血的情况,但它只能作为胃肠道疾病的一个初步筛查。胃肠道的很多疾病,如溃疡、息肉、慢性炎症及恶性肿瘤等,需要及时进行胃镜及结肠镜检查,才能直观地观察并进行病理学检查,这也是胃肠道肿瘤筛查的“金标准”。

《胃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建议:对40岁以上或有胃癌家族史者需进行胃癌筛查。符合下列第1条和第2~6条中任一条者均应列为胃癌高危人群,建议作为筛查对象:

①年龄>40岁,男女不限;

②胃癌高发地区人群;

③幽门螺杆菌感染者;

④既往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胃癌前疾病;

⑤胃癌患者一级亲属;

⑥存在胃癌其他高危因素(高盐、腌制饮食、吸烟、重度饮酒等)。

胃镜检查后,如果一切正常,可以间隔3~5年再次检查;肠镜检查后,如果一切正常,可以间隔5~10年再次检查。

文字:浙大二院消化内科 贾立涛、胃肠外科 康牧星

审核:浙大二院 陈国忠 蔡建庭 陈健 方序

责编:浙大二院 鲁青

循证来源:医牛独家循证原文(点击获取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