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结果 >> 耐药
共搜索出137条结果, 默认按照时间降序排列
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正在威胁人类所依赖的药物治疗效果
肥胖不仅仅影响身材美观 还狠狠拉高了这种 “不鸣则已 一鸣惊人”癌症的发病率 啥西?这么厉害!
“我打算退休了,等身体好点我就带着老婆到处旅游去。”51岁来自江苏某地的张先生(化名)在电话那端笑呵呵地表示,生病前,他在华东地区到处卖饮料,一年到头在家陪老婆孩子的时间可能就一个月,以后就把全部时间给家人了,要跟老婆再谈个恋爱。
去年秋季开始,全国多地医院出现较多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支原体肺炎”也频上热搜。支原体肺炎是儿童常见的社区获得性肺炎,多发于秋冬季。但2023年该肺炎提前来袭,且患者数量较往年明显增加。有儿科医生指出,“2023年可能是肺炎支原体流行大年”。
结核病是世界上最大的传染病杀手之一 2023年130万人死于结核病 2022年新发结核病患者1060万人 2022年41万耐多药/耐利福平患者 我国是结核病高发国家之一 我国2020年估算结核病新发患者数84.2万
近日,上海支原体肺炎患儿就诊数量有所回落,但在之前的肺炎支原体治疗过程中,许多家长都发现,自己的孩子在连续使用了一个疗程的阿奇霉素后都不见效果。一时间,“支原体阿奇霉素耐药”成为了全社会议论的焦点。
这个冬春季节,你被病毒骚扰了吗?你的呼吸道还好吗? 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信息,近期高发的呼吸道传染病主要有:肺炎支原体、甲流、乙流、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人偏肺病毒、腺病毒等多种病原体。
病理诊断被誉为疾病诊断的“金标准”。
一提到乳腺癌,很多女性朋友就闻之色变。的确,乳腺癌已经成为人类发病率最高的肿瘤,被称为“红颜杀手”。
目前未发现新病毒或细菌导致的新发传染病,当前流行的疾病均由已知病原体引起
今年,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案例较往年显著增多。肺炎支原体可以引起肺炎,表现为咳嗽、发烧等症状,不仅影响儿童,也会影响成人,严重时需要医疗干预。
最近,小李同事诊断出胃癌。近期有些上腹部饱胀不适的小李神经一下子紧绷了起来。于是,他下定决心也去医院做了个胃镜。胃镜报告显示,小李的胃粘膜下有个隆起性病变,考虑胃肠间质瘤,可把小李紧张坏了。
每年的11月份是“全球肺癌关注月”,而11月17日这一天,又是“国际肺癌日”。肺癌的防治尤为重要,让我们一起由浅入深,跟随胸外科尹俊教授一同认识肺癌、了解肺癌。
“口腔里也会得癌吗?”的确如此!谈到口腔疾病,人们往往首先想到蛀牙和口腔溃疡,很少有人会把口腔和癌症联系起来。
由于我国家庭普遍存在的共餐习惯,不少人的公筷使用意识还不够强,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相对较高。
肺癌,是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癌种,被誉为恶性肿瘤里的“头号杀手”
今年是罗伯特·科赫先生发现结核分枝杆菌140周年,终结结核病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为什么结核病又名“浪漫病”?结核病就是肺结核吗?
该发现可能有助于解决抗生素耐药性问题
今年的主题是“为终止结核病投资,拯救生命”
当今,微生物耐药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
医生,我发烧、流鼻涕、嗓子疼、咳嗽、浑身不舒服,我这是得流感了吗?”
Omicron变异株对目前几乎所有新冠疫苗和新冠单克隆抗体都具有完全抗性
很多家长在孩子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疾病去医院看病后,医生会开一种叫“阿奇霉素”的药,它的服用方法有点特别,医生会叮嘱:吃3天就可以了,然后停4天。
肿瘤与肿瘤间的异质性以及单个肿瘤内的异质性是目前肿瘤治疗的瓶颈之一。
亟待改变现有的抗生素使用方式
每年有数百万患者因不安全和低质量医疗而受到损伤或死亡
说起结核病,恐怕无人不知,读书时课本里就有鲁迅笔下蘸着烈士鲜血的馒头治疗“痨病”这一情节。
无论感冒发烧,还是头痛咽痛,总有“吃头孢”的声音不绝于耳。
病毒复制产生子代的过程中,其遗传物质发生高度改变
这可能是由于抗生素的作用会影响婴儿母亲体内微生物群
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威胁到全球卫生和发展
冬天来了,气温降低会引起血压波动,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此时要密切关注血压变化,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降压药物,以避免心脑血管意外发生。
这一点做不到,阴道炎反复发作
白宫医生Conley SP向外界公布特朗普的治疗方案
专家解读的细菌性阴道炎和滴虫性阴道炎诊治指南!
混合性阴道炎,反反复复,怎么办?
放疗技术每一步发展,都与最新科技进步密切相关
我们总说一个药物的 PFS,OS,其实这些数据会让吃瓜群众产生某种误解。这些参数,只适用于衡量一个药物是否有效。至于患者具体的效果如何,那就因人而异了。这有一个病例,患者吃一代EGFR靶向药,已经14年了。
这个癌症发病率男女相当,发病高峰年龄55岁~65岁
近年来, 幽门螺旋杆菌越来越受重视,很多患者一旦查出感染了这种细菌,都纷纷来门诊要求尽快清除自己体内的幽门螺杆菌。
肿瘤多学科诊疗,“多”了些什么
炒菜热油喷溅、开水瓶不小心打翻、吃火锅碰到了热锅……家庭烧烫伤难避免,听说民间有三宝——“老鼠油、牙膏、酱油”,烫伤了,一抹就好!
新近进化出来的、快速适应人体宿主环境能力的新物种
春天到了,高血压患者们面临了更多的不确定因素。为了更好应对天气变化带来的风险,今天隔壁老王来到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门诊咨询,就让我们跟随老王的脚步,一起听协和医生全面解答高血压“七连问”。
肝癌术后不用害怕,5大法宝防止复发
在就诊中,大多癌症患者都会存在心理负担,更有很多患者不知如何求助、解决,这在某种程度上往往加重了病情的恶化。
每年流行的流感分型都不太一样,往年甲流高峰多在11-12月,乙流的高峰多在1-2月。去年(2018年初)的流感爆发仍让人心有余悸,是由于甲流和乙流同时流行,而今年(2019年初)的流感仍以甲流为主,根据疾控中心监测的数据显示,以甲型H1N1流感病毒和甲型H3N2流感病毒共同流行,今年的流感依旧来势汹汹。
近期,有报道九江一名女子为了缓解痛经,于是在网上购买了大量的秋水仙碱,服用后中毒,继而引发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最终因抢救失败而死亡。
抗生素耐药性是对公众健康最紧迫的威胁之一。
入冬以来流感患者越来越多,世界范围内首款抗流感病毒药奥司他韦(商品名中国大陆称达菲,港译特敏福,台湾译为克流感)成为抢手“神药”奥司他韦是治疗流感的首选药物,安全性好,但是其也有不良反应。
小时光,每每感冒发烧,爹娘二话不说拖着我就去“打点滴”,要是有点“红、肿、热、痛”的炎症表现,撸起袖子、露出屁屁就打“消炎针”,辣时候,在大人眼中,抗菌药物简直就是“病毒”克星。
牙膏中的氨甲环酸对人体有害吗?
麝香保心丸你服对了吗?
消炎药不能随便服用。
肿瘤患者应该如何面对疾病。
野生和养殖三文鱼的不同点。
猫对人类健康的好处。
益生菌、益生元、合生元的区别。
研究证实,水果蔬菜能降低换乳腺癌风险。
慢粒白血病的科普知识。
纹身有很多的风险,需要慎重。
研究发现,牙膏中的三氯生可能促进炎症和肿瘤生长。
幽门螺杆菌检测方法的讲解。
关于降压药,必须掌握这十条知识。
抗生素和消炎药是完全不同的两种药。
最新研究发现,口服抗菌素或增加肾结石风险。
最新研究发明出了抗癌疫苗,初期临床试验有效。
最新研究发现一种对抗耐药性的抗生素。
上海中医药大学发现“针灸治疗哮喘”深层原理,有望制成抗哮喘新药
据国家卫计委2月2日发文,全国流感疫情开始回落。
天然的葱具有潜在的抗结核病耐药性的能力。
如果药品名中出现以下10个字,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谨慎购买。
梭状芽胞杆菌的流行性激增可能是因为一种食品添加剂——海藻糖。
中国疾控中心关于近期流感疫情相关问题的解答!
减肥六朵金花,效果、安全和前景!
H7N9禽流感目前仅限于中国,但有可能爆发更大范围的疫情。
输液有风险,这些知识你必须弄清楚!
《中华烧伤杂志》一项研究显示,天然乳胶纳米银枕芯对烧伤患者很有效。
四分之一的养老院有超级细菌
超级抗生素出现,对抗超级细菌
咽喉异物感,咽痒是怎么回事?——为您解析最常见的疾病慢性咽炎
抵御抗生素耐药,人人有责
我国科学家率先提出“生物杀菌”的新概念,向“超级细菌”宣战
关于姑息治疗的健康事实
科莫多龙的血或成新型抗生素关键
我国研究人员最新发现——物理辐照可降解医疗抗生素残留
空气污染会增加呼吸道感染的可能性,并改变抗生素治疗的有效性。
空气污染或可改变抗生素的有效性
选速效救心丸,还是硝酸甘油?
结核病是全世界十大死因之一。
12类超级细菌危险性高
欧盟警告:超级细菌对公众及动物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霍乱是一种急性腹泻病,若不加治疗,可在数小时内使人丧命。
超低出生体重儿医院感染的可能危险因素
疟疾药物首次在英国患者中治疗失败,超级细菌恐威胁全球疟疾控制
全世界每天有100多万人获得性传播感染。
“超级细菌”可能扩散得比我们已知的要广
美国一女性死于“超级细菌”感染。
你是否有过凭经验买药,自行加减剂量,擅自停药换药?
针对今年以来个别媒体和部分公众对雾霾问题的认知误区,为回应社会关切、引导科学认知,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中心和北京市环境保护宣传中心联合曝光“2016年度十大雾霾谣言”,并予以辟谣。
反转!癌细胞耐药机制可作抗癌新方法
乙型肝炎
雾霾中的耐药基因并不可怕 但细菌的耐药性很可怕
“雾霾帝都”——北京的空气中或许已大量存在抗生素耐药性基因,并有可能传播至人类。
“雾霾帝都”——北京的空气中或许已大量存在抗生素耐药性基因,并有可能传播至人类。
坏事变好事:阿尔兹海默症为癌症治疗提供新思路!
IBM、MIT和哈佛发起计划:人工智能成医学界新星
世界提高抗生素认识周:慎重对待抗生素!
美国多家医院惊现“超级真菌”!
“10月科学流言榜“新鲜出炉!
袋獾,抵御超级细菌的新希望?
CDC报告指出,2015年美国性传播疾病达到历史新高!
中国大学生滥用抗生素堪忧
惊人!欧农场涉嫌滥用强力抗生素
咦,粪便里的菌群也能治病
各国领导人在联合国承诺就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问题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
雾霾或致肺癌发生率明显上升,女性更敏感
美国Ed Yong科普作家如何看待微生物从边缘学科过渡到现今热点研究?
哪些品种有可能进入新医保目录呢?
食品安全的10个事实
人类抵抗耐药菌的新“武器”
中国兽药协会:吃肉无须谈抗生素色变
一项日前发表的报告,利用一种快速诊断技术可帮助控制呼吸道感染治疗中的抗生素滥用问题。
CRISPR基因编辑可能会成为治疗疾病的一种强有力工具。
抗生素残留究竟有多大危害?耐药性又有多大风险?
关于抗生素残留的真相
关于疟疾的10个事实
有关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的10个事实
关于结核病的10个事实
中国人均抗菌药物使用量超发达国家5~8倍
中国科研人员研制出新型白血病抑制剂
中国学者破解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复发难题
全球6700万儿童感染结核杆菌 如何预防?
超级细菌的危害进一步发展
速效救心丸与硝酸甘油作为冠心病患者常备的“救命神器”,却有着不一样的疗效。
给药间隔对于维持稳定的血药浓度至关重要。
被咬一口可能丧命…看到这种毒虫千万躲着远远的!